补骨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向老子问道以知为区分避难启明梵音
TUhjnbcbe - 2023/4/4 21:34:00

今天介绍老子的思想,要特别谈他的观念,从认知提升到智慧。因为老子的思想本身八十一章,并没有什么系统,我们从里面设法去找到一些线索,说明他怎么样去从认知往上提升。人的特色就是认知能力,这一点来说的话是可以成立的。

我们常常讲人是万物之灵,人之灵就灵在于说,他的认知能力跟其他生物不一样。其他生物在很多方面,如认知之外感觉能力远远超过我们,有时候你看到许多动物,晚上出门带一条狗,你怎么看都看不到人,狗开始叫了,然后你才发现果然是有人,有人还好了,有时候还有别的生物。那么这就说明狗它的嗅觉,它的视觉跟人不一样,猫还有其他动物都有它特殊的灵敏度。但是那个基本上属于感觉,属于感性的部分,跟人就截然不同。人如果靠感觉,靠感性的话,跟其他动物比起来差太远了。还好,人最可贵的是什么呢?是理性。理性就是使用我们的思想,思想的内容是各种不同的概念。譬如你说这是花那是树这是概念,概念可以用一来统合多,对动物来说的话,每一样东西它都是特别的,它都凭感觉当下的掌握。

人类不一样,我去看一个风景,回家之后可以写一篇文章,描写那个风景,不但描写,还可以写出我内心的感受,使那篇文章看起来很有特色。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灵在说他的理性能力,理性的能力怎么去运作呢?根据西方比较新的一些探讨,他认为,人的理性是跨过了反省的门槛。我这边提一个新概念,叫反省的门槛,就代表别的动物它再怎么聪明,都不能跨过反省的门槛。什么叫反省的门槛呢?就是你跨过去之后就可能反省到自己,自己意识到自己,这叫做我的意识的出现,所以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人类生命最微妙的地方。譬如说人类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知道我是我,我不是别人,那这个就是我的一种反省的能力,别的生命它再怎么努力都跨不过这一关。我举个例子来说,一只狗在吃饭,狗知道自己在吃饭,到此为止。一个人在吃饭,人知道自己在吃饭,并且人知道他知道自己在吃饭,这就不一样了。我再说一次,一只狗在吃饭,它知道它在吃饭,所以它吃饭最好不要碰它,你一碰它的话不得了,狗以为你跟它抢,它可能咬你,有时候对主人,它也不客气,所以狗吃饭狗知道自己在吃饭。人呢?多一步。人吃饭,人知道自己在吃饭,人还知道自己知道自己在吃饭,所以才有餐桌礼仪,餐桌礼仪就这样出来了,我知道我知道我自己在吃饭,所以我吃饭的时候父母先吃,那狗当然是自己肚子饿了,就自己先吃了。所以人类能够跟万物不一样,就在于多了一个自我意识的浮现。这个自我意识浮现之后,就可以跳开来,从我来观察外在的情况,我可以做理性的思考,做长远的一种理解。所以人类的这种认知能力,是非常微妙,非常神奇的。譬如说,一个人有认知能力,他才能活下去。小时候念书,第一课都是看图识字,在幼儿园念书,看图识字,看到猫看到狗,知道这是宠物,人类的朋友。看到狮子,看到老虎,看到鳄鱼,这不能碰,这是猛兽。他看到的是图片,他到了动物园之后,立刻知道说这个图片就活生生地在外面出现了,没有两只老虎是一样的,但是,人类可以了解,老虎作为老虎有什么样的特性。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人确实也是不一样的。你说每一个人都有人性,话是对的,但是人性的演变非常复杂,动物的演变也有,老虎有比较凶的,比较驯良的,但是基本上,只要是老虎都要咬人,这是没错的,它饿了尤其如此。人的话呢?有肚子饿了会咬人吗?会抢吗?不一定。有些人宁可饿死,他也不愿意吃别人对他不礼貌之后所提供的食物。所以,人的生命特色就在于说,他的认知是跟一般生物不一样。好!那现在,我们认知之后才能安全生活,我现在知道什么水果是可以吃的,什么水果是有毒的,我知道之后我就可以区分,区分有益的有害的,好的坏的,这样才可以使我活下去,因为动物靠本能生存,人类靠理智生存。动物的本能,你看,一只兔子,根本就没有防卫能力,但是它跑得特别快。有时候你看到一些动物能够生存,像羚羊,它虽然跑得不是很快,但是它跳得高,就在那个豹要抓到它的时候,它立刻跳开了。因为如果说它们不能跑得快,那永远是猎物,整个种族就消失掉了。所以每一种生物能够存在,都有它本能上有某种优势,它才能存在,要不然就靠力量大,像蚂蚁搬像,我们蚂蚁很多,把你大象可以制服。那么人的话,就超越这个范围,透过认知去分辨,什么对我有利,有害,这是第一步,认知帮助人类活下去,活得安全。但是,利益之所在,弊亦随之,认知的能力对人类有帮助,对人类也有害处。什么害处呢?因为你区分,区分就有欲望,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区分之后就有欲望。你现在知道了两个大学不同,你就一定喜欢什么学校,比较不喜欢什么学校。你知道两个人不一样,你就一定对谁友善,对谁相对之下就不是那么友善,所以区分一定会造成各种欲望的出现。但是人的世界问题在什么地方?人的世界不能不区分,区分之后造成欲望,欲望造成各种困扰。譬如说僧多粥少,大家都要一个目标,叫做竞争,这一争之后,往往是两败俱伤,甚至各方面的困扰统统出现了。以老子来说,老子很了解认知的相对性,譬如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种颜色让人眼睛都快看瞎了。五音令人耳聋,五种声音,音乐的声音,让我耳机都快聋了。五味令人口爽,你吃饭的时候,有五种不同的菜的味道,嘴巴吃到之后都快麻痹了,尤其是一些辣的食物这些,你吃多了之后嘴巴都快麻痹了。然后驰骋畋猎,打猎骑马这些,让人心发狂。我们想到说,等一下去打猎吧,去游长城吧,马上心花怒放,就是很难收服了。所以,老子看得很清楚,五代表多,许多颜色,眼睛受不了,许多声音,许多味道,各种复杂的花样,就使人乱掉了,人的乱就乱在分散在时间空间里面。你看TravellingSchedole,排得很满,整个行程从早到晚排得满满的,一下见谁,一下见谁,到最后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自己变成一个符号,董事长,总经理,老师,一个什么法官,这些。所以,老子对于这种社会上所形成的各种区分,他是深具戒心,他希望单纯,能够一个人做的事就不要麻烦两个人,吃一样菜就饱了,不要吃两样菜,单纯,单纯了之后,你的心思就不受干扰,可以让你节省很多力气。因为老子很强调什么?长生,活得长久,活得长久不够,还要活得健康。那你要做到这些的话,你只有一开始就慢慢地收敛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不要外放,你生命外放的话,一发不可收拾,到最后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内在已经慢慢地耗尽了能量。所以老子在谈到这些的时候,有他的想法。我们再看价值观,人类社会的价值观都是相对的,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恶这个字在古代代表丑,他说天下人都知道这样叫做美,那丑就出现了,最明显的是选美比赛,选拔模特儿这些,你把这些人选出来之后,叫做美的标准,合乎这个标准叫做美女,那不合乎就是丑了。所以往往在一个社会,没有这种选美比赛的话,每一个人都比较快乐,一旦有选美出现之后,大家都觉得周围看到的都不够条件,每一个人都有压力,身高体重各种比例,造成各种困扰。很多年以前我们看到选美比赛,后来大家都批评,说商业活动了,把女性物质化了,商品化了,没错,很快停了一阵子。停了之后,有一个人唱了一首歌,很受欢迎,我记得是赵传,他说我很丑,每一个人听了都很开心,终于有人承认自己丑,我们看起来比他稍微好一点。所以大家就觉得说,你看他那么丑我们就比较安慰了,但是他接着说一句话,可是我很温柔。自从这首歌流行之后,我的朋友里面很少有人说自己温柔的,因为你说自己温柔之后,就暗示自己很丑,这就是社会风气的问题了。其实这两种品质其实不一样,美也可能很温柔,更不要说你丑当然可以很温柔,温柔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它没有排斥性。但是问题在于,你把这个美丑跟温柔连在一起的话,就变成复杂化了。所以在老子来说的话,天下人都知道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这样叫做善了,不善就出来了。譬如我现在宣布,张三是善人,因为他每年捐一百万给孤儿院,如果捐一百万给孤儿院当作善人的标准,那很多人没有一百万就不能行善了吗?是不是?那这样不是剥夺我行善的权利吗?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外在的标准否定了内在的一种选择。所以老子很强调说,你如果社会上设定是一些相对的价值,不管你目的是什么,设定出来之后,就会造成困扰,造成比较,造成各种复杂的欲望。他曾经提过,他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推崇谁是杰出的人才,老百姓就不会争。譬如我现在说我们来举孝廉,古代有啊,汉朝就举孝廉,把孝顺的廉洁的推出来做官。你一举孝廉,很多人就开始要争谁比较孝廉了。《庄子》里面讲一个故事,说演门,演戏的演,演门这个地方有一个人,父母过世之后,哭得非常伤心,形销骨立。结果,官府看到就让他做官,认为这样的人那么孝顺,哭那么伤心,变那么瘦,做官可以示范,结果全村人都跟他学,死了一半人。每一个人只要父母过世拼命哭,拼命哭,哭到最后,来不及做官,就真的死掉了,死了一半。像这个说明什么?你只要把标准定在说,为父母哭得很伤心的叫做孝顺的,你说的吗?那好,有人哭得更伤心,死了一大半。那像这个,当然是庄子讲的一个寓言故事了,不见得是真的了,但是,它也可能在人间,形成相对的一种情况。所以老子他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你不要特别去珍惜那些难得的东西,譬如说这边有块宝玉,这边有一块很贵重的宝石,你不特别推崇的话,老百姓就会怎么样?民不为盗,老百姓就不会当强盗。你看,这些强盗啊,好象电影都演这种强盗,十几个强盗,抢银行了,抢堵场了这些,就因为你里面有难得之货,还有抢一些设法偷一些稀世珍宝,像世界名画这些。像这样的一种情况是因为你先认为它贵重,自然就成为别人凯觎的对象了。然后呢?你不要展现可欲的东西,老百姓心就不会乱了,你把好东西,大家都很喜欢的展现出来,大家心就乱了,都想去得到。所以,像这一系列想法,都可以看得出来,老子对于人的认知当作区分,会带来欲望,带来竞争。他里面讲的最直接的一句话,他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强盗为什么那么多?因为你法令太多了。你法令多了之后呢?你不管怎么样都是犯法,很容易就陷入法网,你法令越多,它的漏洞越多,于是很多强盗出来了。所以为什么提到说,你根本就不要任何法令,你根本是无为,反而没有人当强盗,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他要去抢的。你如果知道什么是好的,像你考上这些所谓的重点大学,是好的,竞争激烈。事实上,念书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学校办教育那么多年,强调一个重点,重要的不是你入学的时候的表现,而是你毕业的时候学到什么,这才重要。很多学生,都是入学入到好的学校,四年也没念书,另外的学生,他学校不一定是顶好的,但是每天用功,他照样可以四年之后脱胎换骨。所以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说你入的什么名校,那个没用的,那个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所以第一个,我们讲到,老子把知当作区分,人不能没有区分,你没有区分的话活不下去。但是区分之后就有欲望,有欲望出来就造成困扰,这是两边为难,这是第一步。那怎么办呢?往上提升,把知当作避难,避开灾难。怎么样把知当作避开灾难呢?就是讲简单一句话,譬如我们现在讲不要跟别人争,这太消极了吧?但是另外一句话比较熟悉,叫做功成身退四个字,有几个人可以功成身退?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勾践复国的故事,勾践真是不容易,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复国成功了。复国成功之后,两个人的下场不一样,一个叫范蠡,一个叫文种。范蠡就带着西施不见了,功成身退找也找不到,我也不要做官,他也知道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就走了。那文种不肯,继续做大官,最后死于非命。像这个历史故事太明白了,狡免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你要避开灾难。你如果懂得老子的话,就知道说他教你功成身退,教你避开灾难,什么利益,你要放开,不要去争取。他甚至提到什么?他说他最喜欢讲就是知足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就不会受侮辱,知道停止,就不会有危险。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其实人活在世界上,要过一个知足的生活并不难,你只要约束自己,说到此为止就好了。那你想得什么东西的话,就会出现咎,这个咎代表灾难,灾祸,别人的责怪,都来自于不知足。老子一再谈到类似的观念,他甚至到最后讲一些话很偏激,叫做要使老百姓无知无欲四个字。因为你没有知就不会有欲,我们把无知无欲引伸多一点,我们念老子第一章,能念懂的话,老子里面的大致思想都差不多了。无知,就是你不要去了解到,特别是执着于名;无欲就是你不要去执着于什么欲望,你无知就无欲,无知无欲之后,老百姓就过得很自在了,他没有什么困扰。所以避开灾难可以从社会经验,历史的经验来得到,从别人的经验来设法作为对照。譬如我现在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就问,他为什么受苦呢?因为他以前做这个做那个,譬如说他已经不错了,还要投资,投资失败了,受苦受难了。他以前不错了,还要往上走,走的路线不对,就出问题了,像这种就是老子所提醒我们的,要避开灾难。什么地方会有灾难呢?当然是大家都要的东西,都要的位置,都要的结果,你去争的话,就有灾难,这实在是无奇奈何的事情。我有时候看到很多媒体的报道,常常会觉得他们运用技术,非常高明,但是对于被采访的人不公平,我是很同情很多人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我最近在广州深圳一些记者采访,同样的采访,登出来之后写的完全不一样。我说我研究国学,我这一生,有希望成为第一流的学者,注意哦,第一流。他把他登出来标题就写成第一,他不写那个流,这一来,我变成一个狂妄之人。哪里有人这么狂妄呢?说我研究国学,天下第一?这不是神经病嘛?对不对?他就这样当标题。我自己看了吓一跳,一看内文,我写的第一流,内文他比较诚实了,他写的第一流.一辈子在念书,你说到最后不能当第一流学者,当然不愿意啊,但他把流去掉,变成第一,这个是好象武侠小说里面争武林盟主,就很幼稚。那这样的记者你跟他说什么呢?他已经登出来了,你请求他更正吗?更正的时候弄个小小的栏块,更正一下,别人也看不到。像这个说明什么?大家都要争第一,就是他以这个来作为一般人的想法。他不知道说我们做事重视的是一个什么?不以这个为目的。但是自然的结果是希望推广国学,让别人都知道怎么样去了解儒家道家的思想,这才是目的。你说争第一或者怎么样,没有什么标准的,第一流是可以有标准的,就是你提出来的东西,它具有启发性,后面的人会研究的。在西方也是一样,西方的第一流哲学家,是写了书出来之后,很多人研究,他就变第一流了,到最后可以根据他的这个写法,提出很多不同的阐释,那么像这个就是避开灾难。我们可以了解大大小小的灾难,所以很多人念到老子只念到这一步,从知变成区分,到知变成避难,所以念了老子以后就变成比较复杂了。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我知道什么是雄,雄代表什么呢?雄代表站上台面。雌代表什么呢?隐藏在底下。我知道怎么样去站上台面,但是我自己要隐藏在底下;我知道什么是光荣荣耀,但是我隐藏在屈辱里面。为什么?知其白,守其黑。我知道什么是白,白代表显扬出来,但是我守在黑的地方,因为你一出来的话,就成为别人斗争的对象,所以你要隐藏。这个在我们社会上求生存的时候,大家其实都可以想到,是有这样的招数,从老子来的。那么,你要拿一样东西,就要先给人家,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譬如说我常常拿我女儿开玩笑,我女儿跟我星座相同,喜欢的东西都差不多。以前她小的时候,我喜欢什么她也要什么,很烦啊。当然我就用老子来对付她,我喜欢一样东西,我就先说我不喜欢,譬如这个手表我喜欢,我说我不喜欢,我说给你好了。她说你不喜欢,我为什么要喜欢?你不要,我也不要。我说,你真的不要吗?她说,真的不要,那我要了。就是说你要拿一样东西,先得给人家,不然的话你直接拿,别人也要,为什么你拿,我不拿呢?这社会不是一样吗?所以老子真正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他可以看透整个的发展,到底什么是你的目的,中间的手段过程如何,你想得稍微深一点,就是看起来有一点深沉。但这不是老子的目的,老子只是提醒你说,你要活得平安快乐,就一定要懂得避难,因为福跟祸相生相倚。他说了一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之祸之所伏,福底下藏着灾祸,祸旁边靠着幸福,你受过苦难了,有了灾难了,很容易快乐。我们都知道苦尽甘来,但是你如果享福的话,小心底下就有灾祸了。我经常讲一个故事,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般都把这个当作老子思想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解释。塞就是一个山坡地,一个老头子他的马不见了,马是很贵重的财产,马不见损失很大。他的马不见之后,邻居跑来安慰他说,哎呀!真不巧,你的马不见了,损失了一匹马。塞翁就说了,我损失一匹马,你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呢?你看,想法跟别人相反,邻居摸摸鼻子就回去了。隔了几天,果然是好事,这匹马回来了,带来一群野马,这个老头子发财了,邻居跑来道贺说你们家马真厉害,带一群野马回来了,恭喜你发财了。老头子说,我赚了一群野马,你怎么知道不是坏事呢?别人发财都高兴,他发财居然小心,以为是坏事,邻居自讨没趣,就回去了。隔了一段时间,果然是坏事。为什么?因为他的儿子骑着野马摔下来,断了一长腿,这很严重,邻居又跑来安慰了,令郎骑马不慎摔跤断一条腿,真令人遗憾啊。老头子说,我儿子骑马断一条腿,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呢?有这种人吗?邻居只好回去了。隔了一段时间,果然是好事,因为发生了战争,所有腿没断的都要当兵打仗。打仗打起来很惨的,那跟腿摔瘸不一样,要不然就没命了,要不然就断手断脚了。所以他儿子就因为腿有点瘸,不用去打仗了,这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个,谁是那个邻居呢?我们就是那个邻居。听到别人发财,就羡慕;看到别人倒霉,就同。,这个不需要,发财背后就有灾难,今天中了乐透,中了头彩发财了,在台湾很多例子,明天立刻搬家。为什么?黑道来了。黑道就知道谁发财谁中奖了,马上就过来,跟你要保护费,有时候把你钱全部拿走不够,还要你多贴一点。所以你发财吗?反而危险。相反的,倒霉的人,已经到底的话呢?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没什么损失嘛。所以像这个就说明叫做避开灾难,邻居就是我们一般人,总是看表面。第二个就要问,谁是那个老头子呢?就是老子,老头子就是老子。老子的特色在于说,每一次看问题都跟别人不一样,因为他把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别人羡慕他,他会说,那后面呢?别人同性他,他会说还有后面呢?还有发展啊,生命还没有结束以前,福跟祸不能够立刻判断。所以他有整体观,就在这里整体观,所以我们学道家最难的就是这个,你怎么学会整体观,对于你当时一时之间的这种成败得失,不要太在意,能做到这一点就没问题了。我们讲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好了,在庄子里面。庄子里面谈到好多美女,其中有一位叫骊姬。骊姬是住在边疆的一位女孩,她爸爸是边疆的一位守卫官,从小在边疆长大,然后慢慢长大,长得非常漂亮。晋国的国君,巡视边疆的时候,一看到这么美的女子,就一定要带回来,带回宫里面,结果这个女孩子哭得非常伤心。这个庄子怎么说呢?说哭到眼泪沾湿了衣襟。我们知道,古时候女孩子衣襟很宽的,能够让眼泪把它哭得沾湿了,显然超过一公升啊,还拧出水来了,太可怕了,代表她非常伤心。结果带回宫中之后,跟大王一起吃山珍海味,睡好大的,好宽的床,现在后悔,早知道以前不应该哭。

看到没有?以前以为是灾难,谁知道不是灾难呢。但是庄子讲的不是只有这样子,庄子进一步说什么?他说我们对于死亡不要害怕,死亡被一般人认为是最大的灾祸,庄子说,你不要害怕,死了之后,说不定才觉得这么愉快,早知道我就先来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老庄思想。年轻人要小心一点,你听到这一段说,可以先来吗?那不行啊,我们要负责的。所以要小心一点,庄子只是讲一个故事来说明,因为没有人知道死后的情况。但是基本上不要太过于害怕,害怕人间的这种灾难或者死亡,你没有必要增加情绪的负担。所以老子讲到避难的时候,你把这些想法,尤其塞翁失马的故事加以了解,就知道他看的是一个整体,对于人生一时之间的成败得失,确实不用太在意。我们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哭泣之后就是微笑,微笑之后就是哭泣,乐极生悲,悲极,乐又来了。

那既然如此的话,你为什么通达一点,透彻一点呢?所以我们谈这些跟儒家的立场,确实是可以对照,差别很大。第三个,我们说把知当作启明。你前面把知当区分,你为了活下去要区分,区分之后带来欲望,带来困扰,带来灾难。第二个就要避开灾难,把知当作避难,就是我,因为我的理性可以让我知道,什么叫灾难,我就避开。第三个,把知变成启明。启明这两个字,一般人不喜欢,我现在问你上什么学校,上启明学校,代表眼睛有问题,眼睛弱视,耳朵不好,上启聪学校。但是我们讲启明的时候,明这个字是老子的话,启是我加上去的,因为他希望你张开你的眼睛,你只有闭上肉眼,才能张开心眼,你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你要了解一个状况,不能只看表面,你必须静下心来,知道来龙去脉整个的情况掌握住,这时候一定要闭上眼睛,这叫做启明。怎么叫启明呢?还是一样,从整体来看。在老子里面,明这个字前后出现了五次,这个字。

我举两次比较具体的,第一个叫知常曰明。什么叫常?常就是永恒,常也是平常。能了解永恒的,经常的东西,叫做明。就是你怎么样能够代表你懂了呢?觉悟了呢?因为你了解永恒的东西。一般人只了解变化的东西,这个变那个变只了解变化的东西,你了解什么是不变的,代表你觉悟了。什么是不变的?道是不变的,人间的规则是不变的,这可以说第一个知常曰明。第二个叫做见小曰明。小,大小的小,能看到小地方,那才真的是清楚了,觉悟了。我们以前在学校住宿舍,老师们都要查你这个宿舍整理清不清洁,他绝不会去摸你那个桌面,他戴手套,不会摸桌面的,他摸那个角落,小的地方。你要检查一个单位,检查什么地方?当然是厕所了。这种小的地方,大家不注意的,你把这种地方都注意好的话,别的地方更没有问题了,这叫做见小曰明。你要认识一个人,不要从大的地方看,要从小动作来看,他有什么小动作了,有什么小的毛病了或者小优点,从这些地方看,从小见大,这叫做见小曰明。那么另外有一句话我们很熟悉了,叫自知者明,了解自己叫做明,了解别人呢?叫做智,智就是明智。了解别人,代表我这个人可以看面相,可以观一个人的行为,这是很聪明啊,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说到了解自己啊,我们在西方哲学看的话,那讲得太多了。苏格拉底最喜欢用的一句话,就是在戴尔神殿上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到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更用在治疗上,对很多医生来说,心理医生,他问病人的问题也是一样,认识你自己。所以你任何毛病找医生去辅导,医生就说,你了解自己要什么吗?没有好坏,只是问说你自己要什么吗?你要这个东西是你真的要的?当然没问题,那通常我们都是受别人影响,以至于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英国有个作家叫做王尔德,他讲过一句名言,他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是得不到我所要的。这当然是悲剧啊,得不到所要的,心想事不成,第二种是得到我所要的。我们就很奇怪了,得到怎么也算悲剧呢?得到应该很开心啊,他说得到也是悲剧,因为得到之后才发现搞错了,跟我原来想的不一样。我原来想的很好,上大学,如何如何美好,真的上大学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竞争依然强烈,前面还有更高的山等你去爬。所以像这种就是,你了解到自己要什么吗?这个问题一直有效。你看到任何一个人,他不开心,他有各种困扰,就问他,你自己要什么吗?基本上你不能什么都要,所以你必须选择,也必须放弃很多。但是,你选择的正好是你所要的,那心安理得就很愉快了,如果你奋斗了半天,努力选择胜过了别人,最后得到的东西不是自己要的。

如果有兴趣,有时间,去看一看歌德的《浮士德》,可以看一看浮士德跟魔*谈条件,就有这么一个问题,只要魔*让浮士德满意,说这样太好了,浮士德就把灵*交给魔*,交易就完成了。但是,浮士德这个人也很麻烦,每一次要到东西,要到之后都不满意。你要知识吗?知识没问题,给你,哎呀!我很聪明的。你要爱情吗?好吧!把海伦给你,可以吧?海伦是谁啊?希腊时代特洛伊战争就是一个女人的故事,海伦的故事,这么美的女子给你,你还怎么样呢?一旦得到之后就觉得好象不是我要的。给你名声,给你地位,给你所有东西,得到之后,都发现不是我要的,到最后,到底你浮士德要什么呢?它最后结论是什么?它有好多版本的,最后一个结论是说原来我现在才发现,我要的是我要帮助别人。看到没有?本来说我要的,我要得到这个,得到那个,最后发现我要的是帮助别人的过程里面我才快乐。譬如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因为这个跟老子讲的完全一样,能够付出才代表自己拥有。

通常我们都会要,得到,得到,你得到越多,发现自己越不够,等于哪一天你觉得自己够了,你能够付出了。所以西方在一这方面也都有长期的各种角度的探索,值得我们参考。所以老子说到有关明的智慧,他有几句话,他说,自知者明跟不自见故明是一样的意思,不要自己以为自己看的都对,能够了解自己的情况,这统统叫明,能够有明出现的话,代表没有障碍。所以后来的庄子很喜欢用镜子作比喻,我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只要是干净的,没有任何杂质,它就很清爽,任何东西来了,照见真相,就是照出原形。通常我们看不清一个人,就因为我们自己本身镜子也不干净,我们的心像镜子一样,上面有很多灰尘,所以去看别人也看得模模糊糊。所以怎么样修炼道家达到明的境界呢?在老子来说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虚,第二个就是静,安静的静。先说虚,一般人都不喜欢虚这个字,譬如我现在中午到了,肚子好虚啊,代表该吃饭了,肚子再虚下去就没有力气了,这是肚子,有形可见的。老子强调什么?虚其心,实其腹。肚子尽量吃饱,但是内心最好单纯。他的虚不是空虚,我内心很空虚很茫然,不是的,虚代表单纯,它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接着,弱其志,强其骨。我的志向最好不要太强,但是我的筋骨要强壮啊,身体筋骨要强壮,每天运动。但是我的意愿,我的志向尽量减弱,代表什么?我没有什么欲望,但身体健康,这很好啊。就好象我肚子都吃饱了,我的内心,很单纯,就好象小孩子一样,没有什么要求,所以这是第一个虚。说到虚这个字,在庄子里面发挥得更透彻,我们将来讲庄子的时候还会详细说明。基本上,庄子讲一句话非常好,叫虚室生白,空虚的房间会显出亮光。为什么?房间空空的没有东西,就没有影子。通常我们说,仓库装了很我货物,你货物装的越多,灯再怎么亮,阴影越大。因为你货物堆得满满的,你装了好亮的灯,灯照过去阴影不是更黑吗?所以人都是这样陷入这种情况,内心里面装了满满的东西,你光再怎么亮,都是有阴影。

相反的,虚室生白,空虚的房间就显得亮了,你把房间东西全部撤走,房间空空的,点一根蜡烛,一根蜡烛就够了,整个房间都亮了。我们的也是一样,我们的心如果虚的话,代表什么?我们平常比较喜欢用小孩子作比喻,老子里面用婴儿作比喻好几次,让你复归于婴儿。因为小孩子很单纯,他只要看到母亲就很开心,他只要看到牛奶瓶就很快乐,他没有别的什么其他念头。越长大烦恼越多,要念什么书啊,要不要上补习班啊,考试考得好不好啊,烦恼一堆。但是这种烦恼到你退休的时候,又回到返朴归真了,退休之后回首平生,才发现说,很多烦恼实在可以不必要。但是不管必要不必要,生活还是要过的,如果你没有别的内容,只是把这些不必要的东西去掉的话,生活过的时候怎么过呢?所以老子基本上是说,你虚其心之后不是让它就没有了,而是说你要换一种不同的内容,叫做道。所以整个道家的思想,那什么叫道呢?道就是说你让自己的内心,常常感觉到跟道在一起,就是你没有什么欠缺的,儒家跟道家都有类似的观念。孟子就讲一个观念讲得很好,他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成,乐莫大焉,乐莫大焉。这是孟子,万物在我这里都齐备了。怎么可能齐备呢?万物不是在外面吗?怎么可能齐备呢?是因为万物对我来说,我已经很满意了,我不用去得到它,就是我自己本身内在的真诚的心就让我觉得,我这一生很满意了。所以万物皆备于我不能从下面看,要从反过来看,万物皆备于我,代表在我这里都没有问题,我都齐备了,我都不需要得到万物,我已经有了。

接着说反身而诚,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真诚,那快乐是无法比拟的,这是孟子的思想。那庄子思想里面的话,他那种快乐是让自己的心可以跟道结合,他说,心的虚,发展出来之后,道就会在里面出现。像道家的学派很喜欢把这个道比喻为光明,老子也是一样,比喻为光明。光明代表智慧的觉悟,这种光明出现之后,是内在的光明,而不是外在的。老子很喜欢说四个字,叫光而不耀。不是有一个叫李光耀吗?既光又耀。老子比较喜欢光而不耀,有光但是不要太亮点,不要太刺眼。所以老子能够谈到他的明,他就是要设法提醒我们,譬如说讲到一句话,和其光,同其尘,这六个字,和光同尘。和光同尘是什么意思呢?缓和你的光芒,光芒不要太亮,在团体里面光芒太亮的话,成为别人对付的对象,这就不好了,所以要能够收敛。那么什么叫做同其尘呢?要混同尘垢。别人身上都是灰,你也稍微沾一点,你不能说我这个完全干净,这个是不行,你完全干净的话,别人看你受不了,我们都是灰,怎么你不是呢?把你给排除了,说不定反而有危险。所以,和光同尘,就是了解外在的环境,尊重其他人的情况。

道家一向对于别人不排斥,老子里面的思想,我们将来还要发挥,他对于善人,不善人那种态度,是令人赞叹。他说,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的人是善人的镜子,借镜。我们现在讲师资,这个学校师资好不好,师资就在这里出现了,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我是好人,我教你这个不好的人,但是不好的人,是好人的镜子,我因为看到不好的人,才知道自己要小心。师资,资也可以当凭借来说,没有不好的人,怎么知道你是好人呢?有一次我看美国一部电影了,里面有一个桥段蛮有意思的,他们有很多是中途之家,譬如很多人失业,失业之后,*府就办一些中途之家,让你来受教育,学技能将来再就业。中途之家里面有一个老师,经常对学生不满意,说你们已经失业了,怎么可以不好好念书呢?好好念书之后将来可以再就业,反复这样讲。最后班长受不了了,班长就起来替大家说话,他说老师,如果我们都那么努力用功,都就业了的话,那老师你不是要失业了吗?这也对啊。对不对?学生统统就业了,老师就没有人可以教了,因为它那个正好是中途之家,就是专门训练失业的人。老师当然是好心,苦口婆心希望学生用功,学生就说我们真的那么用功,都就业的话,老师你怎么办?变成你要失业了,这代表师跟资两个要配合。所以你不能说我是好人,那坏人跟我无关,不行,在老子眼中,没有好人坏人,因为好坏是相对的,善跟不善是相对的,相对的判断。

许多人行善,是因为他条件配合得好,譬如我有钱,我行善很容易,这里捐钱,那里捐钱,别人说我是善人。另外一个人其实跟你一样善良,他没有钱,他无法做出这种善的行为,对不对?所以我们对于这种善跟恶,不能从表面看。尤其是你说到某些人做坏事,事实上,很多人做坏事,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啊。你看看美国的很多影集,他就会特别强调,律师替那个罪犯辩护,最喜欢讲这些话,说实在不能怪他,他从小生活在贫民区,有各种家庭的困难,他交的朋友,不是贩毒的,就是打架杀人的,是环境害了他,他本质是很善良。看到没有?就把责任统统推给他的环境。虽然这些话不一定可以成立,因为同样环境里面的每一个人,并不见得都做坏事。但是,你还是要了解,如果他换一个环境恐怕不一样。所以,像这种在律师辩护的时候,有他法律上的一定的规则,他讲的理由,可以给我们参考,就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做好做坏,有他的条件。讲更清楚,有些人长得美,有些人长得不丑,那不能怪他,父母把他生成这个样子,你怎么办呢?对不对?但是美跟丑是表面的,他会随着判断者的标准而改变,并且你说现在美,将来呢?一路美上去吗?到老了,你听过什么是资深美女吗?不可能吧?资深就不美了。

这个时候就要能够看得开,从外面转到内在,你如果没有内在的一种觉悟,或者学习或者是一种人生修养的话,这种外表的美,有时候是足以造成一种负面的判断。我们看到老子的时候,就知道那你从整体来看就不一样了,美丑善恶都是相对的,相对的话就不要执着。也就是庄子所说过的,从道来看万物,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己来看,都是自贵而相贱。万物啊,这朵花,你让花讲的话,花一定认为我是最漂亮的,我是什么花,那别的花都不好看。那花联合起来说,那草不好看;那草联合起来说,树木不好看,每一种东西都是以自己为主。所以在庄子里面就会问了,什么是真正好看的颜色呢?好看的人呢?美女真的美吗?骊姬、西施,王墙都是美女,但是她们到河边去,鱼看到都吓死了,马上沉下去了,雁子没有落,雁子看到都高飞走了。我们现在讲沉鱼落雁,还没那么严重,雁子落下来就可以加菜了,雁子高飞走了。那个鹿,小鹿斑比,看到这些美女,吓得跟看到*一样。因此人类认为美的,在其他生物不一定,这边就回应我们前面说的,道家不以人作为中心,因为人类的价值观只适合人类社会,离开人类社会根本就一无是处,只求生存而已。所以在这些方面就可以知道什么叫做区分,避难跟启明三个阶段。那这个三个阶段之间的区分,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一个新的问题了。

很多人说,我如果了解区分了解多了,我就懂得避难,其实不一定,它不是连续性的。我了解一百个区分,我就懂得怎么避难,不一定。我避难方法知道一百个,我就启明了,也不一定。它这中间是一个跳跃,跳过去,就是你小时候活在一个区分的世界里面,什么都要跟别人比,从功课开始,到穿的服装,用的东西了,都要跟别人比,这是区分。后来你发现你都胜过别人也不好,别人把你当目标来对付,所以你就避难。开始怎么样呢?老子说,圣人被褐怀玉。外面被着那种非常粗的衣服,褐代表那种粗布的衣服,里面揣着美玉,美玉揣在里面。你如果说外面穿着锦绣衣,手里拿着宝宝,你不要命了?这叫做什么?这叫做慢藏诲盗,这出于易传。慢藏诲盗什么意思呢?东西没有藏好,财露白了,等于是叫别人来抢你,叫慢藏诲盗。接着一句什么呢?特别讲女性啊,冶容诲淫。女孩子把自己打扮得很妖艳,就等于叫别人来对你非礼了。像这个都是在古代的智慧里面看得出来,你不能把责任统统放在别人身上,任何事情的发生只要相关者,都一定有某种程度的责任。譬如说我家门都不锁,小偷跑来我怪谁?要怪我自己家里门没有锁好,这也是责任之一。当然要怪小偷嘛,对不对?但是不能全怪他。他为什么不偷别家呢?因为别家门锁得很紧,当然这是一般的解释了,很多例外的情况不在此限。你看社会上各种犯罪的事情,有很多也是匪夷所思,匪夷所思四个字也出于《易经》,它就是不是一般人想得到的,叫匪夷所思。所以你从道家的思想,很多人把它跟儒家对照,会说儒家重视阳刚,道家重视阴柔,他不是没有道理。阳刚代表什么?它要求正义,一板一眼。

你做儒家,你就要收敛自己,修身养性,按照礼仪法律来好好过这一生。但是,特别的地方在于说,你按照儒家的方式来生活,你有内在的快乐。如果按照儒家的方式生活,外面很多压力,过得很拘谨,内在又不快乐,那谁学儒家谁倒霉。不是的,学儒家就是它能够让你得到快乐由内而发,那种真诚引发的力量。那学道家的话就比较偏向柔性了,就像老子很喜欢讲,柔弱胜刚强,就来自于老子。譬如说刮大风了,大风刮起来的时候,一棵树非常挺直,站得很稳,那风大的话,它第一个倒,为什么?因为它不肯弯曲啊。相反的,你看那些柳树,柳树什么时候被吹倒过?对不对?风一吹,柳树跟飘,倒不了。庄子里面说得更有趣,他说,大风来的时候,可以把屋顶都掀走了,但是,吹不过我一根指头。庄子里面讲这样的故事,大风吹过来把屋顶掀走了,但是吹不过我一根据指头。什么时候我们见到大风吹过来,我手指伸出来,手指被吹断了?没有,它没有集中力量。所以一根手指伸出来,可以把风挡住,风只能从旁边绕过去。那么我们也知道,柔弱胜刚强代表什么?你有柔软度,你可以调节,不需要硬碰硬。很多事情义气之争,在老庄来说是不必要的,所以儒家对于人的生命,强调他正面的,面对生命的各种条件。那道家的话,比较偏向说,你设法转个弯,用水作比喻。

老子很喜欢讲水,很喜欢讲婴儿,很喜欢讲母亲,你说这个水,它是最柔弱,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这个水到任何地方都把它填满。你给它任何形状的杯子,它都随杯子的形状,它不会跟你抗议,不会说我今天用个方的杯子,这水不开心了,它就不把它装满,这边漏个洞,不会的,任何地方都给填满。所以老子用这些比喻就告诉我们,柔弱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研究这个道家的思想,我们前面几讲所谈的,都是一个入门的基本关键,老子把人间的问题,放在人的认知能力上,认知能力有问题,后面就是无法想象有灾难,统统连着来。所以人是一个认知的问题,认知本身会有困难,你就要设法从区分把它提升到避难,从避难提升到启明,启明太难了,我们也知道这个启明是不容易的,经过虚之外,还要静,安静的静。我们刚刚讲虚讲得比较多,老子的虚就是追求虚要达到极点,虚到最后,我根本没有内在的任何执著,完全空了,完全空了之后,看任何东西都很亮很清楚。第二个是静,安静的静,人的生命是一种生物的生命,他需要活动,但是活动的时候,有个特色,很少有人在活动的时候可以思考。譬如你跟别人去慢跑,你能够一边慢跑一边思考吗?那肯定摔跤了,很危险的。

希腊时代就有一位哲学家,一般认为他是希腊第一位哲学家,他叫泰利斯。泰利斯有个什么故事呢?他就是当时的希腊人所谓的哲学,是研究宇宙的根源何在。他喜欢看天上的星星,每天观察天文,观察星象,他有一个下女,跟在后面提一个灯笼,结果这个泰利斯看了半天,掉到水里面去了,他的下女就笑他,说我们的主人,连地上都没看清楚,居然看天上去,这是故意讲这些哲学家的故事,那这个哲学家你不要嘲笑他,他是很厉害的。因为别人常常笑他说你要念哲学,没用,爱好智慧有什么用呢?人不能赚钱。他说好,那我做生意给你看,他花一年的时间研究这个橄槛。因为在希腊那一代,橄槛油是重要的资产,研究这个橄槛油就发现这个橄槛油今年会丰收,他提前半年就把镇上十几家橄槛油榨油的工厂全部包下来,就是统统包下来,任何人要跟你们借的话,要通过我,他就预测橄槛油丰收,把工厂全部包下来了,就这么一赚,一辈子的钱统统赚到了。他跟别人说,你看到没有?你不是说我不会赚钱吗?我一辈子的钱都赚到了,我这一辈子可以好好去从事哲学研究了。

我们学哲学的最喜欢这个故事了,可是要做到不容易啊,就因为这是不同的背景,那么基本上你要让自己静下来,静下来之后你才能够明,光明的明。庄子说,水静下来就显得明亮了,何况是人呢?人的心静下来,看所有的东西都很透彻。所以老子的方法就是虚跟静,这两个方法将来还会谈到,因为他提到圣人,提到这个修行的过程,就是靠这个方式来做。所以我们今天谈到,从认知提升到智慧,每一位哲学家都有他的方法。我们再把什么是哲学,做一个整体的说明,哲学它是对人生经验做全面的反省。所以你第一步要研究的是逻辑,思考的方法,以及认识理论,就是你到底能够认识什么东西,能够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形而上学。你认识了之后发现,这一切变化背后有没有究竟的真实。我在细说老子这本书,另外一个版本就是究竟真实,就是你要问这一切东西,居然是真的,但充满变化,充满变化又不太真了,那到底有没有究竟真实呢?永远不变呢?不受干扰的呢?有,叫做道。

那你掌握到这个道之后呢,叫做形而上学。所以老子、庄子的哲学,在形而上学的层次,特别的提出很多看法,这个看法可以跟西方哲学最高的哲学家层次并列。也就是说,西方哲学家推到最后,也是希望问说什么是究竟真实。

什么是究竟真实?那我们的老子也是一样。我们在谈到最后一步,叫做伦理学,就是你怎么样把形上学用在生活上。因为人总是要活在人群中,你怎么行善避恶,怎么跟别人来往,善恶怎么界定,善恶的理由在什么地方出现,这就是伦理学。所以道家的思想我们刚刚谈到这些,都是让大家知道,知,知有点像知识论,你透过知的三个层次,直接可以掌握到什么?从道这个层面叫形而上学。

那么最后,道家叫你做人处世基本上是什么原则呢?叫做全身保真。让自己的生命能够全,就是完全不要失去手失去脚这些,保真就是保护自己真正的生命,那这就是道家的一种学术的目的所在。

好!那么关于老子的思想,今天我们谈到是认知到智慧,我们就到这里为止。

1
查看完整版本: 向老子问道以知为区分避难启明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