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考语文之2020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含解
TUhjnbcbe - 2023/3/17 20:29:00

全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写出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借用比喻,表现出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请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八百里分麾下炙(2).直挂云帆济沧海(3).山河破碎风飘絮(4).身世浮沉雨打萍(5).都护铁衣冷难着(6).愁云惨淡万里凝(7).春蚕到死丝方尽(8).蜡炬成灰泪始干(9).晓镜但愁云鬓改(10).夜吟应觉月光寒。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麾”“炙”“絮”“蜡炬”“云鬓”的书写。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kāijuànyǒuyì(。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xièzhìbiàn()的神气。

(3)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ǎngrán(),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4)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chùlì()在蓝天下面。

(1).(1)开卷有益(2).(2)不屑置辩(3).(3)惘然(4).(4)矗立

开卷有益,kāijuànyǒuyì,意思是读书总有好处。不屑置辩,bùxièzhìbiàn,意思是认为不值得分辩。注意“辩”“惘”“矗”的正确书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防疫春耕两手抓,一列列钢铁巨龙昼夜兼程,飞驰在大江南北,为广袤的田野带去无限希望。

B.爱心人士高飞和她朋友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广西山区,给贫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包”。

C.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流连山水,俯仰古今兴废,感慨深沉,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浓烈情思。

D.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

D

A.广袤,有广阔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大地,天空,也可形容辽阔的草原、湖泊等。使用恰当;

B.崎岖,意思是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有时也比喻人生艰难。使用恰当;

C.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使用恰当;

D.相得益彰,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适用对象有误;故选D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一幅日本捐赠物资的图片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因为在那批物资的包装箱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汉字,寥寥数语传输了别样的温情。(将“传输”改为“传递”)

B.回归祖国20年,澳门取得了令全中国人民为之骄傲的历史性成就,“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澳门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一带一路”前加“随着”)

C.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收视率之所以节节攀升,是因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演员演技精湛、画面制作精良的缘故。(删去“的缘故”)

D.粤剧是广东的一张重要名片,加大对它的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粤剧、知道粤剧、了解粤剧,不然粤剧会走下坡路。(删去“力度”)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第一财经网年3月13日讯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对大湾区融合的讨论热度一直持续到全国两会现场,无论是在代表、委员通道上,还是在全体、分组会议的现场,记者总能听到代表、委员们对大湾区建设方方面面的真知灼见。

今年的*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

(1)请给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

(2)请根据学过的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一心情牵中国梦大湾区立志三地

(1)“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成为全国两会热点讨论话题。(2)三地情牵中国梦,一心立志大湾区。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材料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信息内容,明确重点内容,然后采用谁(什么)加(怎么样)进行概括。此题可以借助于导语部分进行概括,它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或采取其它生动形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对大湾区融合的讨论热度一直持续到全国两会现场。这一句子是重点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重点概括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联的知识分析作答。对联的要求实际上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格: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尤其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还有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这六个短语中“一心”“三地”相对,“情牵”“立志”相对,“中国梦”“大湾区”相对,结合新闻内容“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可把“三地情牵中国梦”组合到一起,下联为“一心立志大湾区”。

二、(46分)(一)(10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2)蹴尔而与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从日常生活中舍鱼而取熊掌的事例说起,自然地导入应当舍生取义的道理,形象生动而说服力强。

B.“一箪食,一豆羹”在平时很普通,但在“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生死关头就能分辨出一个人是否保持了“本心”。

C.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辨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二段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方式,展示了“失其本心”者的巨大变化,有力地突出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6.(1)患:祸患,灾难(2)蹴:用脚踢(3)得:通“德”,感激。

7.(1)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2)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8.C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蹴:动词,用脚踢。得:通假字,通“德”,感激。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2)已:停止。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C“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应为“从正反两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故选C。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门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二)(9分)

大将*青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可斩,以明将*之威。”长史安曰:“不然,建以数千卒当虏数万,力战一日,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不若降之也。不当斩。”青曰:“青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遂囚建诣行在,天子果赦不诛。

(选自《智囊·上智部·卫青》)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战一日,兵且尽/年且九十B.建以数千卒当虏数万/锐不可当

C.不患无威/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而霸说我以明威/不亦说乎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11.联系选文内容,分析天子赦免苏建的原因。

9.D10.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11.原因:①苏建以数千骑兵抵挡数万之敌,战败并未投降,对国忠诚;②作为主帅,卫青将是否应该诛杀苏建交给汉武帝决定,意在借此训示为人臣不应擅自专权,向汉武帝表示自己的忠心。③将帅一心,忠于国家。(言之有理即可)

A.都解释为“将要、将近”;B.都解释为:抵挡;C.都解释为:担忧;D.说,用话来表达意思/同“悦”,高兴;故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这句话意思是:应该押回京师,请天子裁决,并可借此训示为人臣的不应擅自专权,这样做不是更好吗?据此可断句为: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建以数千卒当虏数万,力战一日”分析,苏建对国忠诚;结合卫青的话“以臣之尊宠而不敢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分析,卫青想借此训示为人臣的不应擅自专权,以表达自己的忠心。最后卫青命人把苏建押解到天子行在,后来汉武帝赦免了他。

(三)(10分)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忍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这一农事现象,自然地引出了论点,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富贵温柔”比作“一把无形利剑”,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危害,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C.第⑩段中引用“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沙始见金”,号召人们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磨难,催人奋进。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前两段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出“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

13.下列不能证明“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这个观点的是()

A.汉代的司马迁惨遭阉割,不仅没有倒下,反而“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爆发出更大的精神能量,写出了一部千古华章《史记》。

B.举世闻名的贝多芬晚年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能战胜人生中的磨难,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

C.马云决定收购中天微,着手研究中国芯片,给予美国商务局的制裁强而有力的回击。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面对种种困难,从来没有轻言放弃,只有斗争,最后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中,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一著作。

14.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的理解?

12.B13.C

14.示例: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类正是能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战胜磨难,生命才更加精彩。就如我们学习遇到各种挫折而不放弃,经过努力而跨越难关后,就会感到格外高兴一样。

B.“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错误。应是从反面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故选B。

A.司马迁遭受磨难,迎难而上,写出《史记》。与观点有关;

B.贝多芬战胜磨难,创作了《第九交响曲》。与观点有关;

C.马云……给予美国商务局的制裁强而有力的回击。强调利用技术反击,与观点“磨难”无关;

D.保尔敢于直面磨难,最后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一著作。与观点有关;

故选C。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可结合上文中作者的观点“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等理解,我们要直面磨难,勇于战胜磨难,获得成功。可联系自己学习实际,比如历经困难终于做对一道题时内心是非常高兴满足的。答案不唯一。

(四)(17分)

《半支蜡烛》

谢志强

那天出差,我来到北方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馆。进进出出的,都是陌生面孔。

房间内有三个床位。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担心着随时可能闯进一个陌生人来。我看着电视,荧屏一闪一闪换着人物,很频繁。我略为轻松了。蓦然,荧屏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室内一片漆黑,像隆重的舞会一下断了电。楼外的灯光也消逝了。整幢楼传出惊愕的呼叫。

我摸近写字台,拉开抽屉,捏住了空荡荡的抽屉一隅的半截蜡烛。这是我进入这个房间时,无意中发现的秘密。

半支蜡烛,很细很圆,也很凉,它躺了不知多久,几乎被遗忘了,连服务员清理房间时也忽视了它的存在。我捏着它。我没有火柴,捏着蜡烛,走出房门,能看到长长的走廊尽头一扇窗口外边朦胧的夜色。走廊内一片混乱,开门声、脚步声、召唤声。显然,大家都没料到断电。

于是,我想开门看看。我手里的半截蜡烛已有些年月了——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可现在我握着它,生怕它失落。我握着它,我的体温通过掌心温暖了它。

迎面闪过一个身影。我说:“有没有火柴?”她说没有。她一开口,我才知道是个女性,声音使我想到了山泉。她喊服务员,声音包含着恐慌。我说我有蜡烛。她便朝走廊内毫无目标地喊:”谁有火柴打火机?点个亮!”她仿佛向人间呼吁。

我继续试探着朝走廊尽头的窗口方向走。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突然降临的黑暗。

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他说:”快点快点!”一个中年男子粗犷的喉音。

我赶上前,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蜡烛的火苗陶醉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我看着他们并不陌生的陌生的脸,我也笑了。我没急于返回房间。这亮光属于众人,我不能独自享用。

她说:”你倒有经验,出差还备着这玩意儿。”

我说:”我在抽屉里发现的——我可没先见之明。现在出差到哪里会没有电灯呢?在城市,蜡烛已成稀罕物了。”

我持着蜡烛,缓缓地走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迎接光明的门,我十分乐意地接受里边的旅客偶尔提出借个光的要求。他们是在寻觅断电的瞬间失却或遗落的物件;找着了那物件,像重逢一样的欢欣,简直显出孩童的纯真。

我的心房也随着烛光一亮一亮闪动。这个旅馆这座城市不再陌生和恐惧——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地难免生出的感觉。

经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我到达了房间门口。又是意外,霍然灯火通明。走廊传来惊喜的声音,接着,传来纷纷“砰砰”关闭房门的响声。我也关上了房门。

15.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感受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补写下表。

16.品味下列加点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A、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

B、蜡烛的火苗陶醉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

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标题“半支蜡烛”有何妙处。

18.文章以“接着,传来纷纷‘砰砰’关闭房门的响声。我也关上了房门”结尾,有何深意?

15.①担心(感到陌生)②开心喜悦③乐意④失落(再次感到陌生)

16.A句示例:“跳”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苗出现的突然,表现了“我”的惊讶和意外。

B句示例:“陶醉”本指一个人沉浸在某种境界思想中,此处用来形容左右摇晃的火苗,是一种拟人手法,使火苗具有了动态的美感、诗意,表现了“我”再次见到代表光明的火苗的喜悦。

17.①是文中的一条线索,以半支蜡烛为线索,串联起旅馆里旅客们在断电后和来电后的活动表现。②设置悬念,让人期待了解蜡烛背后的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半支蜡烛象征着黑暗中的光明,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友爱。

18.人们纷纷“关紧房门”与上文“敞开房门”形成对比,突岀温情消失之快;“我也关上了房门”暗示着“我”再次感到了陌生,内心充满失落;“门”在这里象征着人的心扉,当互助不再显得必要,人们选择再度封闭自我,说明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很深,不会因一个偶然的缺口而变化。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题,只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章题目,即可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原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如结合“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担心着随时可能闯进一个陌生人来”提取“担心”作答第一空;“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我看着他们并不陌生的陌生的脸,我也笑了”可概括出“开心”;“我十分乐意地接受里边的旅客偶尔提出借个光的要求。”提取“乐意”;“传来纷纷‘砰砰’关闭房门的响声。我也关上了房门。”可概括出“失落”。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来赏析。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的修辞或描写方法,分析其作用,还要写出其所表达的情感或心理。赏析句子的答题模式可采用“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样的句式来作答。A句“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将“火苗”比作“意对篝火”,“跳”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火苗的猛然出现,突出“我”内心的惊讶。B句“蜡烛的火苗陶醉地摇摇晃晃”运用拟人的修辞,蜡烛点然后火苗富有动态美,写出“我”的惊喜之情。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标题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半支蜡烛”为什么是半支蜡烛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半支蜡烛”贯穿全文,是文章线索,旅客们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半支蜡烛”进行的。“半只蜡烛”象征着黑暗中的光明,象征着在困难时陌生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结尾表达效果的个性化探究能力。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一般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几个角度思考作答。文章前文写停电时旅客纷纷“敞开房门”,来电后“纷纷关闭”对比中凸显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快速消失;看到大家纷纷关闭房门,“我也关上房门”,“我”内心感到失落,“门”象征着人的心扉之门,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关心和爱护,只有冷漠和隔阂时,世界会更冷清。作者表现了城市生活中人与人的深深隔阂,这隔阂不容易消除。引人深思,呼吁大家互帮互助互爱。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力量,可将绝望变希望,可将绝境变顺境。

(2)坚守,意思是坚决守卫、坚定遵守,如岗位、承诺等;坚守就是守住那些你生命中不应该丢弃和流失的东西。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力量”或“坚守”;(2)自选文体;(3)不少于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范文

有一种力量叫微笑

送人千言万语,不如赠他个甜美的笑容,告诉他:你可以做到。

小学时,自我封闭,像是永世隔绝,所以朋友寥寥无几,初中时,善与人交谈,像是个外交官,所以熟人满天下。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我,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是什么力量使我的人生之路从此改变。答案十分简单:微笑!

那是初中时期,刚经历过升学考试,由于考试前出了点小意外,所以神经一直紧绷着。父母怕我压抑成疾,特意带我去登山。在半途我想过放弃,当脚步慢慢停下来时,有人说了一句:“加油啊,都一半了,不觉得可惜吗?”我转身去看说话者,是张陌生的脸孔,但她的笑容却是如此熟悉。没有多想,我便跟着她继续登山……

终于迎来了新学期。这一天,我的心中十分激动,但脸上的肌肉却不知如何表达。是的,我不会笑。来到班级,见到班主任,是张有点熟悉的脸,而且这微笑我记得委清楚,似乎在升学考试时为我找到考场的老师脸上看到过,也似乎在登山时听我继续坚持的阿姨脸上看到过。这微笑给了我份亲切感,我感到我的初中生活充满阳光。

报到这天,拿到了新书,如此崭新的书,却厚如泰山。不过,我没有害怕,也没担心,因为那个微笑告诉我:我可以做到。相对其他同学来说,我还接到了个特殊的任务:在几天后的升学典礼上演讲。心中充满了无奈,以致也没听清楚演讲的主题。正当我犯难时,班主任主动找到了我,脸上依然挂着甜美的笑容。“怎么样,演讲有没有问题,演讲稿需不需要我帮你改改……”“不不不,我可以,我可做到。”面对这个微笑,我充满了力量,也就坚定地应了这件事。
  在家中,反复的练习还是换不来流利的演讲。没办法,只能面对一次失败的演讲了,丢脸就丢脸,反正我朋友也不多……

开学典礼,听到主持人流利的话语,我不免提前脸红了起来。上台前,班主任带着那熟悉的笑容走到我身边,只说了句“加油”,我便充满了力量,自信走上演讲台,以流利的演讲换来了陈陈掌声。

从此,我便知道了有一种力量叫微笑。感谢那个甜美的笑容,那个微笑告诉我:我可以做到!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题眼是“力量”“坚守”。第一句话强调力量的重要性。“力量”是激发、带给别人向上的冲劲。这“力量”是什么呢?是爱的力量?是友谊的力量?是坚定不移的力量?是拼搏的力量?是诚信的力量?这些品质是一种力量,因为它们可以在我们迷茫时,指明方向。可以在我们畏缩时,给我们动力。可以在我们悲观时,给我们希望。总之,本文需要表现这种品质力量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发挥的巨大正面作用。可以写人记事,可以议论说理。前者以情动人,后者以理服人。

第二句:坚守就是守住那些你生命中不应该丢弃和流失的东西。我们要“坚守”什么?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在人短暂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坚守,或者是一份感情,或者是一种梦想,或者是一次领悟。坚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人生因为有了坚守才变得精彩,有意义。本文以此立意成文即可。有一定的写作难度。学生还是需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选择自己认为的“坚守”,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此,他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他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他的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着,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0.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________》,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21.请对下面句子作简要赏析。

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22.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

20.(1).《儒林外史》(2).严监生(3).夸张

21.通过神态、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刻画出严监生临死时侄子们不明白他的意思,两茎灯草还在燃着时的着急心理;塑造出他吝啬的形象。

22.示例:“学而优则壮”这句话泯没了多少读书人的良知。现在现实生活中,虽没有人因中了举人而疯疯癫癫,但却有人为了考博士硕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却有人卖弄知识换取来的财富。我们学习不该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个人的美好未来。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文段中“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着,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可知文段出自《儒林外史》,这一段写的是临死前的严监生;主要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两眼睁得溜圆”是神态描写,“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是动作描写,描写对象是严监生,大侄子和二侄子都不明白“他为什么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结合最后“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着,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分析,这里表现出严监生不肯咽气是因为多燃着一茎灯草,突出他的极度吝啬。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感悟。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从作品的主题、人物经历及形象等方面谈感受即可。《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所在。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正是“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想是,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少有人提及科举这类的话,也没有了书中迂腐的现象。但是,我们的家长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为了让下代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而或或用金钱、或用手中权力争相报名牌幼儿园、小学。诸多考生因为中考高考繁多的作业与兴趣班日以继夜读书。有些考上的扔书庆贺,有些考不上的跳楼自杀。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一旦当成为了功名利禄的工具,读书也就毫无价值了。回答第二问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及理想作答。答案不唯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语文之2020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含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