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常见的调味制品有许多属于药食同源的,包括花椒、小茴香、胡椒、香菜,还有葱姜蒜都可以入药,正因为药食同源因此也不能忽略它的药用特点,比如有一种调味品本是中药,少用则可以除脾胃寒湿而醒脾胃,还能辟秽除疫、化积滞,但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用则消耗元阳之气。
这味中药就是调味品草果,它的香气比较奇异,在日常做菜中可能用的相对较少,但是在烹饪中草果可以去除鱼、肉的腥气,尤其是炖牛羊肉的时候更是很好的佐料。像这一类调味品虽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而适当的添加,但也不能忽略了它的药用偏性。
草果入药最早可见于《和剂局方》,由《宝庆本草折中》首先录入本草类典籍,认为#中药#草果“主温中,去恶气,止呕逆,消酒毒,快脾暖胃”。《脾胃论》的作者也是金源四大家之一的李杲也认为草果“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消宿食,解酒毒、果积”。
《景岳全书》认为草果不仅可以有上述的益处,还能够清新口气,只需要取少量的草果含在口中即可有用。草果入药的使用有很多的方法,而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它,顺带看一下针对不同亚健康表现的配伍方式。
一、草果温脾胃。
草果辛温而气浓味厚,《本草正义》提出“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脾胃,故为脾胃寒湿主药”,适合于脾胃寒湿之人,尤其是脾胃寒湿停聚而呕吐、泄泻之人。对于呕吐者,取草果祛寒湿、降逆之功,与吴茱萸、干姜、半夏配伍适合于寒湿阻碍脾胃而胃气上逆呕吐,并且伴有心腹冷痛之人。
草果除了止呕还善于温中散寒除湿而止泻,适合于寒湿阻碍脾胃之人,因为寒湿阻碍脾胃之气的运行,因此不能分辨清浊,清浊相混合而泄泻,可用草果与地榆、枳壳、甘草配伍,此方出自于《传信适用方》;脾胃有虚寒的人,表现的特点是手脚的凉、大便经常得不成形甚至是拉肚子,可用草果、补骨脂、胡芦巴配伍一起温脾阳。
除此之外,夏天的暑湿容易让人脾胃积聚湿气,每到夏季暑热天气的时候容易又吐又泄之人可用草果、砂仁、葛根、白扁豆一起养生,应以理气和胃、解暑化湿,这个方法出自于《和剂局方》。
二、草果辟时行疫气。
草果有辛温燥烈特点,因此能温脾燥湿、辟秽化浊,李杲就曾提到过草果能“辟瘴解瘟”,《品汇精要》点出草果“治山岚瘴气”,其原理正如《本草正义》所述“山岚瘴气皆雾露阴湿之邪,最伤清阳之气,故辟瘴多用温燥芳香,以胜阴湿浊之蕴祟。草果之治瘴疟,意犹是”。
在实际的应用之中,若是感受瘴气痰浊而寒战高热同时大便如水,时作时休,可用草果与知母、常山、槟榔同用,此方法出自于《慈幼新书》;若感受瘴疟,表现出身热却不觉的冷,或者是身热微微怕冷,可用草果、柴胡、*芩,此方法出自于《济生方》;若感受瘴疟时间久了,正气虚弱,可用草果与滋养的人参、白术、甘草一起配伍。
草果除了辟瘴气之外,还有“透达膜原”之功,可能有一些朋友不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其实“膜原”可以说是表里之间的屏障,外邪在表多属于外感,多表现出轻证、易恢复;而邪气透过“膜原”则是里证,恢复起来就相对缓慢,尤其是对时行疫气。
疫气初起,邪气伏在“膜原”而表现出怕冷、身热,头身疼痛,胸中憋闷或者呕吐恶心,可用借用草果透达膜原之力,与*芩、知母、厚朴、槟榔配伍,这就是《瘟疫论》中知名的方法达原饮。
三、草果通脾胃积聚。
脾胃寒湿时间比较常见的亚健康,引起的方式有很多,而经常的饮酒也会有脾胃湿浊,也就是存有酒毒,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到草果“消宿食,解酒毒、果积”,是因为草果辛温芳香,能温脾去湿,适合于脾胃寒湿夹杂而阻碍脾胃,从而宿食、酒毒积聚者,养生方法是草果与厚朴、陈皮、山楂配伍。
草果属于药食同源之品,因为它辛温燥烈的特点能入药,但也正是因为特点注定一些人不能吃草果,那就是平素阴虚血少之人切莫使用、年老体弱者需要谨慎使用。再者草果的这个特点注定消耗元阳正气,所以即使用它烹饪或者入药一般3至6克足矣,适量为度。
不仅是草果,我们常见的药食同源之物比如大枣、桂圆、花椒、胡椒、香草等都也需要适量为度,因为中药都是利用它的“四气五味”来纠正偏向,过于纠正则可能偏向相反的方面,比如寒凉体质者,过度的温补或许会生热而上火。中医文化对养生的研究不仅需要了解养生之物,还要了解自身来确定使用的多少,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