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永嘉大师证道歌注第一集
TUhjnbcbe - 2022/1/28 16:12:00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永嘉大师证道歌注

唐·永嘉沙门元觉撰

宋·舒州沙门彦琪注

慧律法师主讲

.8.24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

请合掌。(大众就座合掌随上人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今天是民国85年(年)8月24日,我们从今天起,要来讲《永嘉大师证道歌》,今天刚好剃度了十二位徒弟,所以这个很好记。我们用了一段时间讲《禅宗集》,结果很多人的反应是:太艰涩了、太深了!然后,听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听起来很辛苦。这是古人写的东西,而且用天台的思想,去注解禅宗的思想,所以,听起来会有一点隔阂的感觉。我们今天要讲这个《证道歌》,就不会那么辛苦了,不会了!宋朝彦琪法师,注解的这一本《证道歌》,也不会那么难,研究起来也很好,感受也非常棒。所以,负担已经过了,辛苦的日子都已经过了,再来的日子很快乐了,不会那么辛苦。

诸位请翻开一百六十九页。

(《续藏经》《证道歌注》宋彦琪注

苏州灵岩妙空佛海和尚注证道歌序

余尝览吾家渔猎文字语言极多。而腾耀古今脍炙人口者亦少。至於永嘉着歌以证道。悭於二千言。往往乳儿灶妇亦能钻仰此道。争诵遗章断稿。况在士夫衲子。蚁慕云骈不待云后谕。由是观之。莫非宿植德本。行解相应。虽借舌端三昧游戏人间世。而脱身向佛祖外行履。学者穷讨其源。大似持螺酌海。执管窥天。信夫西土谓之证道经。名不诬矣。余每念此一段佛事。挂之牙颊间。虽至造次未能忘。群才辈枯禅外单闻浅识。抠衣问难遂延及此。岂意小师德最从余之久。日就月将编以成集。一日出示求序於余。将授诸来者。余为之骇然。良久诰曰。一藏半藏皆为切脚。以字八字翻成名邈。达磨面壁不言。如来无法可说。昔永嘉已是剜肉作疮。讵可於疮瘢上更加针芥耶。子无乃贩卖葛藤累我乎。答曰。痛念佛法危如累卵。前辈凋谢。后生无闻。有愧丁宁提耳之勤。如师所言皆大根上智一闻千悟。不待鞭影而行者所能领解。然钝根末学必假筌蹄。师既无言。小子何述焉。如是累番推卸无何。拟蛇画足。为虎插翅。谩以第二机示之。坐间适有梅知县者。栖神内典念兹在兹。一见斯文感悟流涕。出金缕板。庶几他日携手同游华严胜会。亦岂小补哉。因点笔为之引。

时绍兴丙寅住灵岩去一叟知讷序

灵岩妙空和尚注证道歌

侍者德最集

昔世尊於灵山拈一枝华。迦叶微笑。乃至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於汝。谓之证也。又永嘉大师本习天台止观。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因诣曹溪六祖。往复问答乃蒙印澄。祖留一宿。时谓一宿觉。遂作此歌。以其所证之道述而书之。故谓证道歌也。)

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注

“永嘉真觉大师”,真觉就是玄觉,这是永嘉大师的法号。而“真觉”则是皇帝所赐的封号,往生后,才给他命的名字,真觉大师“证道歌”,“注”就是注解。

(玄觉禅师(~)唐代僧。当时世人又称其为真觉大师,师法号又有作“元觉”,实师号为玄觉。之所以后世有称其为元觉,乃因避清圣祖康熙皇帝之名讳huì(帝名玄烨)故称师为元觉,以避开皇帝的名讳。玄觉禅师,温州永嘉(位于浙江)人,俗姓戴。字明道。号永嘉玄觉。八岁出家,博探三藏,尤通天台止观。后于温州龙兴寺侧岩下自构禅庵,独居研学,常修禅观。偶因左溪玄朗之激励,遂起游方之志,与东阳玄策共游方寻道。至韵阳时,谒曹溪惠能,与惠能相问答而得其印可,惠能留之一宿,翌日即归龙兴寺,时人称之“一宿觉”。其后,学者辐凑,号真觉大师。玄朗赠书招之山栖,师覆书辞退。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一说开元二年,或先天元年)趺坐入寂,世寿四十九。敕谥“无相”。著有《证道歌》一首、《禅宗悟修圆旨》一卷、《永嘉集》十卷(庆州刺史魏靖辑)。弟子惠操、惠特、等慈、玄寂等,皆为世所推重。(宋《高僧传》卷八、《佛祖统纪》卷十、《景德传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二)——《佛光大辞典》)

唐永嘉沙门元觉撰

“唐永嘉沙门元觉撰”,元觉就是玄觉,这以前我们就有讲过了。

宋舒州沙门彦琪注

“宋舒州”,“宋”就是宋朝,舒州是在山东省,现在的山东省。“沙门彦琪注”,目前还没有这位法师的详细资料,如果我们有详细的资料,再给诸位说明一下。请翻开一百七十一页。

(舒州:①春秋齐地,亦作徐州,在山东省滕州市,《史记索隐》俆音舒,《正义》“齐之西北界土地名,”齐陈恒执齐简公于舒州,即此。②春秋时期,舒州系皖国封地,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出于此。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成为兵争的重镇。至南宋景定元年()马光祖筑安庆新城于盛唐湾之宜城并废舒州府以前,舒州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隋时由熙州改为同安郡,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柱山、桐城市以南,铜陵县以西的长江以北地区(大体为安庆地区)。唐武德四年(年)改为舒州。天宝元年(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载(年)又改盛唐郡。北宋初年,称为舒州同安郡,北宋*和五年(公元年)改为舒州德庆*(注:*,宋朝时一种地方行*单位)。南宋绍兴十三年(年),取“同安”、“德庆”首字合称“安庆”,称为安庆*。庆元元年(年),又升为安庆府,直归朝廷管辖,府治设在怀宁县(指今安庆潜山县,今之怀宁县,乃南宋端平年间(公元一年)所移也。)千百年来,舒州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留下了李白、李翱、李德修、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庭坚、李师中、陆游等历史名人的人文遗迹。今之安徽省潜山县也有别名“舒州”。)

证道歌注并序

(舒州梵天琪和尚注证道歌(并)序

浮梁参学慧光录)

注解,注解《证道歌》,同时写序文,写在文章的前面就是序。

永嘉真觉大师,永嘉真觉大师是祖席……“祖席”就是他的座次、席位。之英人也,就是才华出众,才智杰出,出类拔萃之人。这意思就是说:永嘉真觉大师,是延续了祖师大德的席位,是一个这样子才智杰出的人,出类拔萃的人。“法讳”就是法号,法名,叫做玄觉。它这个意思不容易了解,为什么叫落彩?这个“彩”比较容易了解,“彩”就是世俗的浮华,世俗上的浮华。“落彩”就是不落入世俗的浮华。表示说:永嘉大师少年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不浮华的人,这个“彩”就是浮华。第二种解释:这个“彩”就是指文章,或者是指风度,我们常常讲:神采,神采。所以,这个“落彩”,就是指大师少年落落大方,神采超凡,或者是才华洋溢。它这个有两种角度来解释,如果你把它解释说:落入了浮华,这样就不对了!不落浮华,那就是正确,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行履真实的人,一个实践的人。年少的时候,他不落入世俗浮华的表面,是很扎实的一个人。“聪”就是聪明、敏慧。意思就是:聪明,反应又很敏捷。换我们现在一句话来讲,叫做:智商很高,反应非常快,颇异,与一般凡夫大不相同。刚开始。刚开始是修习天台智者大师的教观。就是跟左溪尊者同一个时代。“遍”就是周遍,“历”就是游历,周遍游历。“讲肆”又称为讲堂,或者是讲演,或者是讲座,是指讲经说法的地方。这个“肆”就是处所,或者是称为舍宅,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讲堂。周遍游历种种讲法的处所,意思就是说:各处去参学,到处去参。到处去寻找善知识。

“览”就是阅读。(有本此处为“涅盘大经。”)《涅槃》大经。《涅槃经》是讲常、乐、我、净。这个前后记载有出入,应该是阅读因为《证道歌》跟《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要悟明心地,《维摩诘经》就是不二,不二就是当下,这跟禅的思想是一模一样的。《证道歌》后面有讲: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其中讲到五眼、五力,这是出自《净名经·弟子品第三》。《净名经·弟子品第三》里面说: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所以可见,根据真觉大师后面讲到:净五眼,得五力等等,应该是阅读《维摩诘经》,才是正确的。所以是:忽一日因览《维摩诘经》。“洞明”就是洞晓、透彻、明了。“法旨”就是诸法的宗旨,就是空性,现前一念,心性本自具足。就前往漕溪,也就是六祖的道场。请“印可”就是印证、忍可,认可他的悟境。有没有开悟,一定要经过印证,要印证。“深证”当然就是大彻大悟,证悟很深。一印证,佛佛道同,你开悟的境界,跟六祖开悟的境界,都是一样,去了,印证一下,法法如是嘛!对不对?遽然告归就是疾速,“遽然”就是疾速的,告辞要回来了。“少”就是略微、稍微,“一宿”就是一夜。少留一宿,“一宿”就是一夜,稍微停留一个晚上,一宿觉。就是所证悟的法门。就是用言语表示情意,或者是看法、或者是见地。用言语来表示他的看法,很方便大家来歌颂。警惕没有开悟的人。预先在冥冥之中,就有所感应道交,现出灵异祥瑞之相。因此,真觉大师又在冥冥当中,有种种的感应。跟佛讲的境界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讲:金文,金文,字字化作金色,在定中看到了。所以说:如果你悟道了,你不怕没有众生可以度,要是我们因缘不具足,要勉强来度众生,有时候也是变成伤害自己,扰乱了佛教。因此,修行尽分,度众随缘。修行要尽分,度众则随缘。“老人”就是德高望重的,或者是道行高深的,或者是称长老。诸方的长老,或者注解,或者传颂。就是印度的出家人来中国大陆,发现这个写得太好了,反而传过去印度。佛经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而我们中国开悟的圣者,真觉大师的著作,却反而传回去印度,这相当好,相当好!是不是?“梵僧”就是印度的出家人。传回去印度这个国度。把它翻译成印度文、梵文,来让大家受持。如果没有真正地契合佛心。“孰”就是谁。谁能够于此哉?就是比得上,其谁能够比得上,同这样的境界呢?是不是?如果不是真正地深契合佛心,哪一个能够比得上这样呢?就是写这一本注解的人,叫做彦琪法师。就是空闲的时候。有学佛的人;这个“学者”不是世间的学者,不是这个,是指学佛者。有学佛的人所问,很欢喜地讲见性法门,这个《证道歌》,就是允许他所录的。录成起来,就直接地叙述。就是大概。所以,这一本注解,就不会那么烦,这只是《证道歌》大概的注解。本文之前叫做卷首,卷首就是序文。

 

底下这个是:“时绍圣”,旹念shí,这个就是古时候的时间,时间,是不是?它这个字,底下不是“曰”,底下是“日”,“曰”是比较胖。这个字是一个注意符号,我们常常讲:时为中华民国几年几月几号。这个是时间的时。旹绍圣,绍圣是北宋哲宗的年号,“丁丑”年是西元年,距离今天,刚好是九百年,我们今天是年8月24日。丁丑,就是绍圣四年,“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叫做仲夏。“十八日列岫”,“列岫”就是我们所讲的群山,这个“岫”字是指山谷。“列岫”就是排列绵延的山峰,很多的山峰,底下一个山谷这个地方,叫做列岫。这个“列”就是群山,“岫xiù”就是群山底下的山谷。“轩”,在这个山谷底下,建一个道场,一个小小的道场,“轩室”就是小小的。“书”,“小室”叫做轩,“书”就是记载。在绵亘的山峰,连绵的山峰底下,造一个小小的道场,小小的,阅读的阅览之室,在这个地方所写的。所以,以前的高僧大德,很少人住城市的,没有人,几乎没有人住城市,都是在山啊、水啊,灵气很大的地方。

好!翻过来,一七二。

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

宋·舒州沙门彦琪注

月溪法师说:“道”就是佛性本体,佛性的本体,又名本来面目,证道,在月溪法师的解释是:打破了无始无明,就是证道。

(月溪法师(-),香港沙田万佛寺开山祖师第一代主持。俗姓吴,出生于云南昆明,原籍浙江钱塘,人称“八指头陀”。擅弹七弦琴、诗词。公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晚八时涅盘,住世八十七载,肉身至今不腐,现供奉在香港沙田万佛殿。

幼受儒业于汪维寅先生,年十二读兰亭序“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句慨然有解悟,问先生如何方能不生不死,先生告曰:“儒言‘未知生,焉知死’。”自是兼攻佛学,并潜心于老庄濂洛关闽之学,博综六经。肄业于上海震旦学院,通英、法语文,涉猎西洋哲学,遍参江浙名山梵刹,叩问诸大德。回滇后即决志出家,宏扬大法,礼静安老和尚剃度受具戒。出家精进勇猛于佛前,燃无名指及小指,并剪胸肉掌大,主四十八灯供佛,发三大愿:一、不贪美衣食,乐修苦行永无退悔。二、苦心参究三藏一切经典。三、以所得悉讲演示道,广利众生。谒牛首山献花岩铁岩法师,得悉力参见性之法,日夜苦参,形容憔悴,瘦骨如柴,至某夜闻窗外风吹梧桐叶声,豁然证悟,通身大汗曰:“哦!原来原来,不青不白,亦不参禅,亦不念佛,亦无生死事大,亦无无常。”信口说偈曰:“本来无佛无众生,世界未曾见一人,究竟了解是这个,自性还是自己生。”数日后,往见铁岩大德告己所悟,岩曰:“汝证悟也,汝可再将《传灯录》印证,汝大事毕也。”

于3年游化至香港,初住西林。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主人简玉阶氏,将沙田火车站对面山上私产“晦思园”赠给月溪法师。他初于此创办一所佛学院,因风波解散。后于此改建万佛寺,法缘颇盛,皈依弟子数万人。他著作有《金刚经讲录》、《圆觉经讲录》、《楞伽经讲录》、《维摩经讲录》、《心经讲录》、《佛教人生观》、《佛法问答录》、《大乘八宗修法》、《大乘绝对论》、《月溪语录》、《参禅修法》等多种。)

见缘起即见道嘛!从因缘法悟入空性,所以,这个要忽悟即得,忽然的“忽”,忽悟即得。落入语言、名字,这是生灭相;落入执著、分别,也是生灭相,所以,要跳出来,契入空性。你什么时候契入,什么时候就证道。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这样子,所以,悟道者,没有新,也没有旧;没有来,也没有去。千差万别,对一个圣者来讲,他都是如如不动。何以故?千差万别不可得,他了解,这个都是唯心所造的自我,执著跟自我分别。所以,在缘起里面,观照不可得,然后,了知心的生灭相也不可得;这个执著的分别相也不可得,然后,智慧现前。所以,从缘悟入之谓证。“履”就是履行,“践”就是实践。诸佛菩萨,就是因为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履践”就是履行、实践。这个叫做道。吟咏(吟詠),就是讽诵诗歌,比较好念、好唱,大家就会很顺地这样一直念。吟咏其道这样叫做歌。证道歌。无修无证是证到空性,二乘人:缘觉、声闻,菩萨跟佛,都有证到空,只是空的角度圆不圆满。二乘人破我执,我空;菩萨破法执,法空;佛是空空,连那个空的执著也没有。所以,空性到究竟,没办法形容,只有用空空来形容。所以,这个无修无证者,这个“散”,佛是圣中圣,其他诸大菩萨,以及二乘的圣人,称其为散圣。散圣就是:佛是圣中圣,其他叫做散圣,二乘人啦,二乘的圣人:声闻、缘觉,及诸大菩萨,统统叫做散圣。助佛扬化,帮助佛来发扬光大,教化众生。已经在以前就证道了,证道就恢复本来了,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过去、现在跟未来,一证,就一了百了。出矿的*金,在矿坑里面开采出来的*金,不再是矿。底下就举了好几个大德,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这几个,我们一个一个来讲。为什么呢?这几个,像寒山、拾得,我们以前没有讲过;宝公是宝志禅师,虽然讲过,我们还是要重复。所以,第一个,因为我们这里有丰富的资料,所以,一定要讲,再给大家复习一下,印象比较深。①第一个,叫做宝公,宝志禅师称为宝公,(不是包公哦!你不要听错了。)或称为保志禅师,这是南朝一个很奇特的出家人,他的年代是西元到,有的人称他叫做宝志禅师(或保志禅师,两个变成通用了)。世间人称他叫做宝公,或者是志公和尚。是陕西人南郑县,世俗姓朱,宝志禅师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出家了,他最主要是参禅,这个人居处是不定的,饮食也不一定几点吃饭,过午不食那更不用说了。规定几点吃饭啊,像持律的,像我们以前南普陀佛学院,去给人家应供,到十二点,老和尚筷子一放,统统把筷子放下来,没有人敢动,没有人敢动!现在斋僧还好,以前我们斋僧很辛苦的,因为他们很少有持午的观念。我们就期待着:今天要应供,不要吃太饱,早餐吃一点点就好。结果去了,他们一唱个午供,长老再致词,统统超过时间,超过十二点了。南普陀持午是非常严格的,时间一到,筷子统统放下,所以,大家都没有吃。所以,每一次去,好几次都是超过时间,我们晚上也不敢泡东西喝,因为很严格地持午,就是这样子,老和尚他都可以忍,我们怎么不可以忍?就这样忍……,忍到最后,不行了!所以,现在好了,现在很多的斋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嘉大师证道歌注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