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林琳全国杰出女中医的行医路
TUhjnbcbe - 2020/9/24 14:12:00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学科带头人林琳

她是首届国医大师周仲瑛、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的学术继承人;

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获奖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她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医”“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获得者;

她曾荣获“广东省抗非一等功”“全国防非优秀科技工作者”、香港“抗非勇士”金质奖章。

她叫林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呼吸科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一名医者对治病救人使命的坚守以及传承中医薪火的执着努力。

学习西医时间最长

中医老师最多的医生

林琳在年少时便奠定了她的中医理想。幼时的林琳有比较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家里老人解决的办法是熬中草药给她喝,林琳对这种虽然有点苦但却简单有效的汤药产生了兴趣。家人告诉她这就是中药,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中医药食同源,相对来说副作用较小,也很简单。这件事留给林琳的印象是:中医很神奇,草药就能治病。中学接触了中医方面的书籍,林琳得知原来中医是祖国的文化瑰宝,在生活中也能深刻地体验到它既简单便宜,又有效,她便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中医。年,林琳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始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年大学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面临两个选择,留校做一名老师,或者到医院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当时医院的特点是以临床医疗为主,我本着多练习,多锻炼的想法,就选择了它。这里有机会让我多干,多想,多学。事实也证明,病人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条件,在不断的治疗中,不断的学习,我的能力也不断的提高,得到了发展。”林琳回忆道。林琳将自己与医院的关系比喻为树苗与沃土。在这块沃土上,她茁壮成长,并且速度惊人。因为这里不仅有无数需要她施以援手的病人,还有众多引导她前进的老师和机会。年,林琳被派往广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进修一年,从而对西医特别是呼吸专科的知识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年,她又前往上海医院进修半年,前后一年半学习让林琳对呼吸专科的西医知识扎下了牢固的基础。而在中医的师资方面,医院更堪称是个宝库。同是年,医院开始“师带徒”的名医传承工作,林琳被列入第一批计划中,成为刘伟胜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刘伟胜是广东省名中医、医院著名的呼吸专家,其在广州市呼吸研究所工作时,与钟南山院士等3人组成的“新医科”4人组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名震一时。林琳如此赞誉自己的老师:“刘教授给了我很多帮助,教会了我中医的治病观和学习的方法,以及各种呼吸疾病的治疗方法。医院,我也一直在他身边,经常会向他请教一些自己不太明白、困惑的问题。现在有空还会跟他的门诊,不断地深入学习。”年,广东省中医开始医院带徒,林琳遂拜国医大师周仲瑛为师。周仲瑛年便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中医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在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周老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个治病大家,学术范围波及整个大内科,辨证精准,选方和用药非常精细准确。至今依然是我答疑解惑的最佳老师之一。”谈起周仲瑛,林琳满心都是崇敬。林琳的导师名单中还包括国医大师邓铁涛、洪广祥、晁恩祥等,这等经历让医院院长吕玉波形容其为“学习西医时间最长,中医老师最多的医生”。老师们带给林琳的不止是医术的提升,也赋予了她坚持认真观察、严谨分析的科学态度以及客观、顽强、拼搏的治学精神,促使她不断在学术上取得建树。比如,林琳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有阳虚、风寒内伏的特点,老年人以肾阳不足特点比较明显,青壮年以肺脾阳虚较为突出,而提出“温肺纳肾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学术观点,使医院呼吸科成为珠江三角洲同类病人求医诊病首选地,根据这一思路设计的“补骨脂注射液抗哮气道变应性炎症临床研究”,获广东省科委立项资助研究开发。又如,她经过观察发现慢支肺气肿的中医证侯变化有其特殊的规律,提出“培土生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肌疲劳,减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学术观点,指出健脾是关键,可通过健脾提高补肾、补肺的效果。据此设立的攻关课题,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医院呼吸科采用此新方法治疗,有效率提高30%,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说大学只是让我对中医理论有所了解,那么在医院,我真正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发掘出其方方面面的疗效。”林琳如此总结,而强大起来的她很快有了用武之地。奉命驰援香港

获“抗非勇士”奖章

年对林琳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39岁,是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这年2月,医院收治第一个“非典”病人。“抢救过这个病人的医护人员有几个也被传染上了。从临床来看,它有很多表现和肺炎不一样,即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治疗,也没有明显的好转。”这种奇怪的病曾让林琳和她的同事们一筹莫展。所幸她还有众多老师,可以向周仲瑛、邓铁涛等国医大师请教。周仲瑛建议林琳设计观察表格,以方便做临床总结。林琳当即设计出一个中医证候调查和西医临床资料调查的表格,和同事们每天观察病人的证候变化、西医学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资料的变化。回忆起这个细节,林琳很感激周仲瑛教授的及时点拨,让她有了清晰的思路。“包括我们受感染的一些医务人员以及陆续入院的病人,我们都有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就给我们接下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医大家给了林琳方向性的指导,如何选择具体的治疗措施,就看林琳自己了。“中医药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5个方面:即早期干预,阻断病程;明显减轻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后遗症;减少并发症和西药的毒副作用。”事实证明,林琳的做法是对的。医院收治的“非典”病人明显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第一,住院的时间比较短;第二,发热的时间比较短;第三,发烧没有第二个热峰。”这一成就获得世卫组织的认可,确定了中西医结合,中药和西药并用对于“非典”的治疗是有效的。获得这样的成绩并非容易,林琳在抗击“非典”的几个月里一直没有回家,前期是因为接触了病人怕将病毒传染给家人,后期是因为抢救工作实在太忙。那段时间,还有很多让林琳感动的事。医院的倾力支持,“全方位的随时配合和照顾我们,提供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是我们强大的后盾。”比如老师们的大力帮助,“在‘非典’的治疗过程中,除了我们临床的观察和思考之外,全国的老师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帮助。治疗方案来源于整个行业精英思考,整个社会的凝聚和团结都能充分感受到。”比如同事之间的相互鼓励,“医护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也努力保持乐观的心态,互相给予一个微笑,说点笑话,开点小玩笑。有感染‘非典’的同事对我说:‘主任,我活过来了。’那一刻心里真的非常激动。”年5月,“非典”在广东省的肆虐进入尾声,但抗击“非典”之路却远未到尽头。因为对林琳和她的同事们用中医方法治疗“非典”病人疗效的认可,香港医管局正式邀请医院派中医支援,对抗香港依然严峻的“非典”形势。

▲林琳在香港抗击“非典”

林琳和杨志敏院长这两位女郎中被选中了。“当时没有想太多,我只是觉得作为一名医生,从来都是哪里有病人,我们就去那里,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前往。我们既有这方面的义务,也有这方面的责任,这是一名医生要做到的,把积累的经验用到实处,为患者尽一份力,尽一份心。”林琳回忆道。在西医一医院,两位女中医的到来最初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虽然有配合却非太热情。“不过情况很快就改变了,因为他们看到了疗效。记得有一名患者发病已1个多月,气管插管,四肢肿胀,大便溏泻,肌肉无力。”林琳说,她当即对其进行了中医治疗,“第二天复诊,患者已无腹泻。第三次复诊,病人已拔管,虽然仍不能说话,但几乎每3~4天都会看到患者的进步:从能说话到手指头、肩关节、髋关节活动,可以自己吃饭,直至在别人扶持下自己站立,并在辅助器支持下独立行走。”林琳她们在香港工作了5个月,共医治10家医院的危重“非典”病人近50名,康复期病人余名,不仅赢得了香港同行的尊重,也赢得一大批香港市民粉丝,获得香港特别行*区颁发的“抗非勇士”金质奖章。更让林琳感到自豪的是:年11月,医院与香港医管局签订为期3年的协议,共同开展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根据协议规定,香港医管局医院中开设中医诊室。“抗击‘非典’使香港很多专家看到了中医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打破了中医药医院的历史,医院开始设立中医门诊。15年过去,在香港的医疗卫生体系中,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保健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多年以后,林琳总结起来依然为之感到骄傲。

成就一片中医的森林

林琳说,她希望省中医学科越来越强大,成就一片中医的森林,医院也成为具有医院。事实上,林琳已经见证了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特别是呼吸科。在年的时候,呼吸科医疗设备相对较少,比较落后。比如呼吸机的数量很少,也很简陋,甚至连参数和潮气量都不能调节,所以能使用上呼吸机,并且得到相应治疗的病人很少,主要的治疗手段还是氧疗。现在呼吸机的数量不仅多而且先进,并且能够充分地利用呼吸机的功能。呼吸科医疗水平也明显提高,30年前的呼吸科病人不多,救治能力比较差,一般遇上危重疑难的病人都只能医院求助,现在基本上不需要了,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用药的能力,对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都是很强大的。人员也在逐渐扩大,医生从原来的几个人扩展到了现在的数十人,从原来一个病区扩展到现在的三个病区,新增了呼吸科的ICU、一个创新团队和实验室。呼吸科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科室变成了大的团队。林琳感慨自己遇上了医院大发展的好时机,正如她在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这个奖应该归功于大家。医院非常重视中医的研究和发展,医院提出了‘现代医学紧跟得上,中医学术站在前沿’的口号,引进很多全国知名中医和走在中医学术研究医院指导,与医院共同进行科研,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使医院的中医水平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飞跃。”医院的强大还来自于无数病人的赞誉。林琳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病人的感激和赞扬。一位病人患哮喘病10年,反复发作,以前靠药物维持、激素摄入较多导致脸部浮肿,经常还要住院,严重时几近生命垂危。通过林琳的悉心治疗,现在已经停用口服激素,维持基础药物,病情稳定,发作显著减少和减轻,体质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病人送来专程请书法家所题的“医术精湛,医德照人”给林琳。有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琳全国杰出女中医的行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