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有一种伤害,叫你妈囤在家的菜
TUhjnbcbe - 2023/10/8 16:25:00
白癜风一般吃什么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9/5943327.html

10日下班回家,刘丽看到公公婆婆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

她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厨房外堆满的蔬菜愁住了,蔬菜的旁边的冰柜也被塞得满满当当的,里面既有公公婆婆从峨眉山度假后带回来的雪魔芋,也有婆前几年做的腊肉,去年买的、已经生虫的*豆,附满腊肉味的筒子骨、鸡肉,以及今年春天的苦笋……

有老年人买菜做饭,是很多上班族求之不得的事,然而,对于刘丽来说,公公婆婆买的菜,却多得让她觉得成为“甜蜜的负担”了。

▲9月9日,刘丽婆婆囤在家的鸡蛋坏了不少

A

夫妻的烦恼

1、曾经的甜蜜每天菜都是新鲜的

在公公婆婆没退休之前,刘丽一度以为这个家庭完美无缺:自己和丈夫、公公婆婆都在眉山有固定工作,平日里各自上班,下班或周末回家,说一说彼此的单位的新鲜事,屋里有什么吃什么,隔三差五还要出去下个馆子。

有一次,家里的一位年近七旬的亲戚深夜送了两根猪蹄过来,得知这位亲戚因当天猪蹄便宜一次性买了四十多斤时,一家人就属婆婆的眼睛睁得最大。

这个故事,刘丽一家至少感慨了半年,最后,还是50多岁的婆婆的话让大家忘记了此事:人老了,可能想的和我们不一样。

年,公公婆婆正式退休,丈夫换了新单位,儿子的到来,也为这个家庭增加了更多的喜庆。买菜做饭变成了公公婆婆的“任务”。

刘丽的公公婆婆自农村而出,还有一些亲朋好友在农村,每到春节前后,这家拿来一只土鸡,那家拿点土鲫鱼,甚至有的亲戚家磨了点豆腐,也会送点过来。加上春节一大家人会聚在一起,两三桌人几天所需的食材,公公婆婆也会早早的选购在家。

升的冰箱和两三个平方的储物间,哪里容得下这浓浓的亲情。

有时老家的亲戚送点活鸡来,吃不下,养在阳台下,夜夜打鸣,惊得一个小区的人不得安宁。

但春节毕竟只有几天的时间。

2、婆婆超市抢蒜忘记做午饭

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句话,即医院上班,她听过很多次。

刘丽回忆,等到儿子2岁时送进早教班时,公公婆婆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除了在家做卫生,公公不时还有几个朋友打点小牌娱乐。而婆婆的生活圈,从亲朋好友开始向周围邻居,以及坝坝舞的舞友们扩散。

公公买菜征求意见,开始向婆婆转移,而婆婆买菜征求意见的范围,除了刘丽夫妻两人,舞友、周围邻居的意见,分量也越来越重。

年夏天,刘丽单位上发了一箱饮料,回家打开冰箱一看,冷藏室里堆满了抄手,刘丽简单地数了数,至少有一两百个。

“你们有时上班忙,我们有时不在家,我们给你包好了,你们自己煮来吃。”婆婆走过来,细心地解释。

夏天消暑,婆婆的舞友们说绿豆汤好,婆婆一出手就是十斤绿豆,那一周,绿豆饭,绿豆汤,各种以绿豆为主材、辅材的菜品,刘丽只差脸没吃绿了。

还有一次,刘丽丈夫蒋洋出差回家,提前告知了要回家吃午饭,但当蒋洋中午11点半到家时,家中空无一人。正纳闷之时,门上钥匙转动,年过六旬的母亲抱着一大口袋独蒜站在门外,满头大汗。“今天的蒜便宜,大家都在抢,没听到你们电话,饭还没煮呢……”

蒋洋接过来一掂,起码有10公斤。

3、婆婆买得多全家吃得少

想到婆婆是为一家人好,刘丽之前并未多说。

年春节时,家中食材再次多了起来,考虑到家中有小孩,公公婆婆自掏腰包买回了一个容量超过升的冰柜。

原本想冰柜只是在春节期间排上用场,但刘丽没有想到的是,德克萨斯州的这场龙卷风开始了。

挂在窗台的腊肉,放进冰柜;亲戚拿来的鸡,杀了装进冰柜;回老家拿回来的汤圆粉,口袋装好放进冰柜;自己做的盐菜、萝卜干,也放进冰柜,甚至连菜市场天天都可以买到的笋子,都被装进了冰柜……

一开始,蒋洋夫妻只在餐桌上和父母说起此事,父母的回答,永远都是那几句:“多买点,价格便宜些;这些都是生态的”等为借口。

在刘丽的印象中,餐桌上谈话的效果似乎只停留在桌上,到了菜市场,就连一些新鲜的蔬菜,婆婆的采购力度也不减。

刘丽自小生活在农村,吃的食物多是地里采摘,自家喂养;医院上班,她深知食物即便冰冻,也有保质期。

最让刘丽不能接受的是,不爱下厨、不怎么会做饭的婆婆只是热衷于购买,一些食物买回来就被放入冰柜,几个月都无人问津,直至被遗忘。

“有次婆婆去逛市场,看见一个人在吆喝说卖的是土鸡蛋,婆婆将那一百个鸡蛋全部买回,刚开始大家还吃,没几天大家吃腻了,都不吃了,鸡蛋就占据了冰箱的一格,没等一两周,鸡蛋就臭了,一整理发现,剩下的七八十个鸡蛋,至少有二十个是坏鸡蛋,而且,最重要的是,养鸡的亲戚一来看,就说这些根本不是土鸡蛋。”刘丽说,婆婆只说了一句:哎呀,那个人穿着打扮都像是乡下来的啊。

买得多,吃得少,只有当冰柜装不下时,婆婆才会打开冰柜,将一些已经坏掉或者已经变质的食物清理出来,重新放入新的食物。

4、一个少回家吃一个怪饭不好做

刘丽分析,由于家中始终无人对婆婆有强硬的态度,婆婆的变化越来越大,有些食材已经坏掉了,她仍舍不得丢弃。

家里有30斤左右的*豆,是婆婆不知何时买回的,一开始,这袋*豆放在储物间内,久未吃完,*豆里外,生了不少黑色的小虫子,刘丽几番说要丢掉后,这袋*豆不见了,刘丽窃喜,还以为婆婆真的拿去丢掉了。

有次刘丽无意间发现冰柜里有袋*豆,打开一看,正是之前那袋已经生虫的*豆,除了袋子里的虫,有些虫被冻死在*豆里,用水一泡,水面黑了一层……

那天晚上,刘丽连吃饭都没了胃口,婆婆还在唠叨:哎呀,几十斤豆子,丢了好可惜哦,你们不吃我们吃嘛……

“公婆都是退休人员,一个月退休金加在一起七八千元,自己和丈夫都有工作,也没有换房换车的打算,即便每天都买新鲜的菜,全家的经济上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刘丽说,自己陪婆婆去买过菜,在买菜的价格上,三五毛她都要讲上好一会儿,但要是买养生产品、什么中药啊,三五百元婆婆眼睛都不会眨一下。“那段时间,还没有免费流量的时候,婆婆和她的亲朋好友些视频聊天,一聊就是半小时,我们都觉得肉痛,也没见婆婆说过一句要节约。”

刘丽说,如果说肉类、豆类囤积还能稍微有点道理的话,新鲜的蔬菜都要囤积,这让刘丽难以想象。

刘丽说,今年6月的一天,快下班时接到婆婆的电话,说回家路过菜市场时帮忙搬点东西。刘丽驱车到时,婆婆站在菜市场,正和几个老人聊得欢,见刘丽前来,连忙将四颗莲花白搬上车。

还没等刘丽开口,坐在后排的婆婆又先开了口:今年的莲花白便宜,买一个相当于前两天买两个。

餐桌上,莲花白焖饭,莲花白回锅肉,莲花白豇豆汤一一出现,刘丽吃了两口放下了碗。

晚上九点多,刘丽打开美团,点了一份小龙虾,和丈夫刚吃上就被婆婆看到。

“哎呀,这些少吃,家里有饭菜的嘛。”

“你们做的那些,咋个吃嘛?”

刘丽夫妇想吃的,公公婆婆多半不会做,公公婆婆买回来的那几样菜,刘丽夫妇已吃腻了。

如此几番,双方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刘丽以同事聚会为由,和丈夫在家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公公婆婆则感慨饭越来越不好做。

刘丽的不解和拒绝,老人的倔强和坚持。琐碎的家事,把曾经的爱情、亲情磨碎成渣。

▲9月9日刘丽婆婆囤在家的鸡蛋坏了不少

B

老人的委屈

我们什么都管了他们不会过日子

9月11日中午,成都商报记者再次来到刘丽公婆家,刘丽夫妇没回家,餐桌上,除了一碗剩菜,就只有一盆南瓜和一盘藤藤菜。

刚说起儿子和儿媳,刘丽的婆婆王宏霞就端起碗进了厨房:看嘛,你来前的半个小时才打来电话,说晚上又不回来吃饭了,你说,这个饭咋个煮?煮起又不回来吃,要怎么他们才满意?

吃完饭,王阿姨将剩菜剩饭放进冰箱时,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刘丽家的冰箱已经换成了一个容量将近升的冰箱,里面光猪油就占了一格,剩饭、剩菜及一些鸡蛋几乎占满了整个冷藏室。

在餐桌的另一头的阳台外,是王阿姨的冰柜,冰柜旁,半米高的菜架上放满了蔬菜,第二层全是生姜,最上面的,是两颗莲花白,苦瓜等。

冰柜内已几乎装满,最上层是一大包雪魔芋,下方则为腊肉、腌兔、*豆,筒子骨和鸡肉虽用塑料口袋装好,但凑近一闻,已经附满了腊肉味,在另一个小口袋里,是今年春天的苦笋,已经被洗净切片装好。

这些食物,以一个四口之家正常的食量来算的话,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吃完。

“这是我去乐山买回来苦笋,拿不拿点去吃?这两天已经没有了哦。”王阿姨拿出苦笋,热情地介绍起来。

当成都商报记者质疑已经生虫的*豆还能吃否,王阿姨的眼睛斜斜地望了过来:我晓得你来是做什么的了?来劝我,喊我把这些东西丢了是不是?

“这有什么不能吃?不就是有点虫嘛,这种虫米里面都要生的,清理了就是了嘛,有虫才证明没有打过农药啊。”王阿姨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王丽的公公则在沙发上抽着烟不说话。

“我们两个人退休了就帮他们带小孩,买菜煮饭都是我们做,我们什么都管完了,他们下班回来就吃,还有意见,你说他们是不是做得有点过了呢?”

聊起和儿子儿媳之间的事,王阿姨情绪明显激动起来,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下来的她虽然个子不高,但嗓门也不小。

王阿姨承认自己有时买东西有点多,但她解释,那是因为几个朋友一起买,买的量大一些,和对方谈价格的力度就会大一些,至于吃得少的原因是,“他们不回来吃午饭,晚饭也隔三差五就不回来吃,就我们和孙儿吃,哪里吃得过来?”

“既然明知刘丽夫妇回家吃得少,为何每次都还要多买?”对于这个问题,王阿姨没有正面回答,却开始了忆苦思甜:“家里东西多,心里是要满足点,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哪里吃过我们小时候的苦哦,我们小时候,米缸长期都是空的,就盼望着过节过年,为什么呢?过年家里面才有点肉啊饭啊,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王阿姨比划着正说得高兴,刘丽公公来了一句:哎呀,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多说了嘛。

听到这句话,王阿姨没多说话,片刻之后,她又开始感叹了起来:“我们都是为他们好,我们节约的钱还不是他们的,他们在外头吃的一顿饭钱,相当于我们全家吃半个月,他们哪儿会过日子哦……”

正感叹在兴头上,电话响起,王阿姨边接电话边往房间里走,话筒里清晰地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王老师,听说这两天花生出来了,去看看哇?城北市场那边,有些老头老娘是拿的自己屋头的花生来卖的……

片刻,王阿姨挂掉电话,拎着小包准备往门外走:我出去有点事哈。

刘丽公公头也没抬:少买点回来哈。

“哎呀,我在你们心头,都是这样的嗦,我不出去了,我不买了得不得行嘛。”说这句话时,王阿姨的声音已经飘荡在楼道里了。

C

延伸

我们也家也有这样的父母

刘丽说,在自己楼下有个邻居是个60来岁的婆婆,就经常和婆婆一起出门,她家的菜也是多到吃不完。

成都商报记者敲开其门说明来意后,这位婆婆连说不方便,但沙发旁边两个大冬瓜还是“出卖”了这个婆婆。

东坡区大石桥街道白玉社区的陈先生为了让父母少买菜,差点还闹出过笑话。陈先生说,自己妈妈今年快70岁了,以前在老家照顾一大家人,现在几乎每次买菜还是大包小捆弄回来一堆,吃不完又不舍得扔。

“家里平时连孩子共4口人,晚饭偶尔还会在外面吃。”陈先生说,妈妈每隔两天就去买一次菜,都是青菜、苦瓜、西红柿等时令菜,剩的不让扔,冰箱一天到晚塞得满满的。

沟通无果,陈先生趁妈妈不在时,将冰箱里前几天吃剩的菜偷偷扔掉。有两次妈妈发现菜少了,还以为家里来了小偷,差点报了警。

D

社会学老师:

我家也有类似情况多和对方沟通

9月11日,说起此事,绵阳师范学院社会学教师蒋洪也有同感,他说,自己屋里老人有段时间也是如此,比如买南瓜,一买就买好几个,一连吃几天都觉得好吃,但年轻人就有点受不了。

在蒋洪看来,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在中国非常普遍,看起来无解,但实际上,是有根可寻的。

“以前王阿姨是教师,她说什么学生们都会听,长此以往,可能她养成了比较固执的习惯。”蒋洪分析,王阿姨可能以前有过贫困的记忆,虽然便宜,但消费观念不与时俱进,不与年轻人多沟通,肯定会有矛盾。

蒋洪认为,老年人要尊重年轻人的选择,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年轻人,自己喜欢的不能代表大家的观点。儿媳儿子都不愿回家吃了,肯定就要问问为什么,从自身找原因。节约是好事,但不能太过了,不要光图便宜,食材在一个家庭中的开支占的比重并不高,既然要在一起生活,就要多和年轻人沟通,了解对方的口味。

蒋洪说,反过来,年轻人也要反思一下,父母帮着带小孩,买菜煮饭都负责了,仅仅因为饮食习惯等就外出吃饭,这也不对,毕竟住在一起,逃避不是解决的办法。

蒋洪说,这种事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处理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多理解,多和对方沟通,老年人什么事都不要大包大揽,给年轻人相对空间,年轻人给老年人足够的尊重,外出就餐等时,也可以带上老年人,可以拓宽老年人在菜品方面等认知。

▲9月9日,刘丽丈夫打开被装得满满的冰柜,冰柜外还有一小堆蔬菜

E

心理学教授

消费理念不同老年人思维容易偏狭

对此,西华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负责人康钊认为,节约成本和食品生态这两方面比较容易理解,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尤其是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思维容易偏狭,看问题就不一定那么全面,容易被外界所误导,做出一些不当、不理性的行为。

康钊认为,在目前已知情况下,造成王阿姨有这种行为首先可能是王阿姨生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造成对物质持有更长远的考虑,如买多点会不会便宜一点?过两天还能不能买到?

对于购物有瘾这一说法,康钊也认同,他说,王阿姨购物有瘾暂无法判断,但购物本身让人产生心瘾,包括打电话、视频聊天也会上瘾的。

康钊认为,王阿姨此举行为还可能有交往群体,消费理念不同等影响。老年人和年轻人交流层面、生活方式有不同,消费理念不同。老年人可能想的是,我这一个月都要在家吃,所以要多买点,慢慢做。年轻人可能想的是,我时间忙,今天在家吃了明天在家吃不吃还不一定,选择上有所不同。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大环境、谣言等影响,也会造成老年人的购物恐慌。康钊说,“子女对老年人关爱不够,老年人容易被洗脑,他们看中自身健康超过年轻人对他们的关心,一些人充分抓住老年人这个心理推销。”

康钊说,原因除了生存的时代背景、文化认知和生活理念等,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现在我们父母读不懂我们,我们读不懂我们的孩子,可能都有这方面的原因,多沟通互补消除因为年龄造成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文中刘丽、王宏霞、蒋洋为化名)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蒋麟摄影报道

编辑敬玲燕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一种伤害,叫你妈囤在家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