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电影八佰看为何生生不息的文明只有中
TUhjnbcbe - 2023/10/8 16:25:00

正在热映的抗战电影《八佰》,收获万千震撼、感动好评的同时,也收获了洗白、夸张、别有用心等如潮批评。电影主要讲述了年10月,中国*队在淞沪会战中全面溃败,国民*第88师旅团1营谢晋元部,奉命以孤*身份奉命留守四行仓库,以完成蒋介石吸引国际社会注意,获取国际社会出面调停的故事。

很多文章已经对电影故事背景作出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叙,本文旨在以电影中几个镜头为视角,对其所映射的中华文化精神作一个探讨。

一、可怜苏州河边骨,未惊租界梦里人

淞沪会战中因大场失守,虽付出巨大牺牲,但战局已然对中国*队极端不利,在接到蒋介石撤退命令后,各路*队如潮水般溃退。*事素质过硬、装备精良,作风凶残的的日本*队紧追不舍。在各路人马撤退之际,国民*88师被令据守四行仓库为大*断后,要求其坚守四天,以待布鲁塞尔召开的国联会议,寄希望英美等国出面调停。

88师师长孙元良先行一步,只留下谢晋元共四百余人阻击日寇。这里需要说明,保卫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其实只有人。为迷惑敌人,壮己士气,谢晋元接受记者采访时故假称人,所以才有了“八佰壮士”之说。

当时的中国社会严重割裂,无数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并积极参与抗战,但同时无数普通群众仍国家意识淡薄,并未认识到侵华战争的严重性质,这在电影中即可窥之一二。以苏州河为界,河北岸残垣断壁、焦土瓦砾,尸堆如山,血流成海,被俘的中国人正在被枪杀,被捆绑起来练习刺刀,无数高楼上升起日本国旗,万千日*正山呼万岁。河南岸是租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十里洋场,纸醉金迷。虽一河之隔,却两个世界。电影最初,租界中无数国人近乎冷漠的一边看着河对岸的国*将士浴血奋战,一边庆幸“日本人不敢打过来”。

不仅平民,甚至*中也是如此情形。从湖北保安团被抽调补充到谢晋元部中的几个人,开始之时也抱着自己就是来打扫战场、搬运尸体,不是来打仗的想法,认为自己就是农民,战争与自己无关,还要回家还有地种,在看到战争的极端残酷之后,精神崩溃多次尝试逃跑。有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甚至以身许国,有人觉得国家兴亡与我无关,我回家当我的农民,种我的田。一个小小的四行仓库展现了当时无数民众对家国意识的严重割裂,有家无国。*队素质不如人,武器装备不如人,*府组织能力不如人,民众认知严重割裂,偌大中国一盘散沙,无怪乎狂妄的日本*国主义分子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大敌当前,国难当头,势如累卵,大厦将倾,需要有人毅然站出来,以身为旗,勇担重任。正如几千年来神州大地虽无数次遭遇天灾人祸、生灵涂炭,但每次都可绵延相继,薪火相传。正如夏灭有商,商亡有周,周亡有秦汉,秦汉亡了有隋唐,隋唐之后有宋元,宋元后还有明清,*治可以腐败、财富可以枯竭、*队法纪可以崩坏,但一直有东西能够维持这个国家和民族,所以不论治乱兴亡,总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人维系着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的道与德,在《八佰》电影里,谢晋元以及四百余名战士就是这样一批人。

二、已知此行无生路,粉身碎骨立丰碑

谢晋元何许人也?年初谢晋元参加了打响淞沪会战第一枪的八字桥战斗,之后又驻防闸北火车站,与日*激战两个多月。为专心杀敌,他把已经怀孕的妻子送回了广东老家,并言道“为国杀敌是革命*人之素志也。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谢晋元接到据守四行仓库的命令就已明白,身陷死地,突围无望,并无后援,他们这只队伍既是残兵也是炮灰。面对如此恶劣局势,谢晋元留下“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的遗书,誓与日寇奋战到底。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鲁襄公二十四年春季,鲁国上卿叔孙豹出使到晋国,晋国上卿范宣子迎接他,询问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这是说的什么?”叔孙豹没有回答。范宣子接着说:“我们范家,自从尧舜开始,历经夏商周三代,至今已经相传了两千多年间,这样的家世应该是不朽吧?”

叔孙豹答曰:“据豹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先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代不废,所谓不朽,说的就是这个吧!豹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废弃,这叫做不朽。像这样保存姓、留存氏,用业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这种情况。这只是官禄中的大的,不能说是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个标准,在两千多年里,深深的镌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一个极高的道德理论与人生信条。

谢晋元把四行仓库保卫战看成一场战争,更看成一点火种、一束烈焰。他教导属下,战争是*人奋斗意义之所在,他也意识到在四行仓库的每一分钟的坚守,都是战争爆发以来,中国*队一败再败漆黑长夜里的点点火光,是叫醒万千国人的一声声暮鼓晨钟。

四行仓库保卫战初起之际,苏州河南岸租界里住的华人,并无多少“我们”的感觉,并不认为河北岸的惨遭蹂躏的同胞是“我们”,无论是赌场里的大姐大和马仔,还是洋房里打麻将的太太们,都在隔河观戏。

但电影进行到尾声,河对岸万千国人目睹了四行仓库中壮士们,八佰当关、万夫莫开,四行仓库在,上海依然在的牺牲与坚守,四天的激战也让世界看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心与坚持。许多人深感“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于是火种开始播下,各界人士开始组织起来,捐赠物资、教授捐献首饰,妓女掏钱支援,青帮重金求勇士过桥运送物资,赌场大姐捐出药品和国旗,戏班子停戏,擂起助威鼓。

谢晋元知道,这八佰壮士不应仅是*客们手里的棋子,也应该成为星火燎原的火种。谢晋元的努力成功了,苏州河对岸的人在谢晋元的战斗与坚持中,获得了强烈的认同感,开始成为“我们”。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豪杰之士,不待文王犹兴。”乱世亦有豪杰,不待文王出而犹自兴旺。时局糜烂,寇敌入侵,烧杀抢掠,有亡国灭种之危,无数人仍在沉睡,谢晋元以及八佰勇士并未等文王出而后兴,而是以肉体凡躯,立纠纠武夫、慷慨悲歌、以死报国之德,成唤醒民众、星星火光、终可燎原之功,传中华儿女、屡遭劫难、未曾屈服之言,是故虽文王未出,但八佰壮士慷慨激昂,豪杰已辈出。

三、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日本工兵顶着钢板对四行仓库实施爆破,仓库危在旦夕。二连四班副班长陈树生把写有的家书塞给了团长,抱着炸药,从楼上跳到爆破仓库的日*中,以死报国,然后一个又一个的勇士绑满炸药包纵身跳下,

“湖北通城李满仓!”、

“孩儿不孝了,娘!”

“湖南浏阳王金斗!”

“俺叫赵孟良!”

“俺叫刘北五!”

“湖北通城孙守财!”

……

操着不同口音的勇士,喊出遗言,纵身一跃,粉身碎骨……很多观众看到这眼泪止不住的流。电影有艺术夸张,但陈树生身绑炸药,从楼上跳下和敌人同归于尽,确实有其事。上海作家寂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到“年,我14岁。家住新闸路口,隔苏州河就是四行仓库。我登高楼,用望远镜观望,亲眼目睹,一位战士全身挂满手榴弹,从空中跳下,炸死日*。这些惨烈的战斗场景,我终生难忘,应永载抗战史册。”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这是陈树生在纵身一跃慷慨赴死前,写给四川大巴山老母亲的一行悲怆的血书。“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中的这句话,千年流转,未曾湮灭,深深的镌刻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曾提出亡国与亡天下之辩“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改朝换代是亡国,仁心与侠义被堵塞,道德文化被割裂,率领野兽吃人,人互相食,这是亡天下。

顾炎武在满人入关,明朝灭亡之后,发出这样的呼喊,国家体制已经崩坏,乱局已现,但隐藏在深处的文化传承,道之兴亡,却寄托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气运转移、扭转时代的中心,这是每个人的志与德。舍生取义的陈树生,以及无数抗日战场上以鲜血甚至以死报国的志士仁人们,他们怀救民于水火,扶邦于危亡之志,立艰难困苦、舍身求道之德。

《中庸》上讲“人存*举、人亡*息”,孔子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运转移,责任仍在人身上。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位,以天下为目标,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陈树生纵身一跃,舍生取义,丈夫许国,不必相送,道之所在,一往无前。

四、零落成泥碾作尘,历经千年香如故

两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眼睁睁看着楚国走向败亡,看着为保家卫国抛洒热血的楚国战士被抛尸荒野,白骨无人收,于是写下“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雄”的诗句悼念赞扬他们,但楚国衰败非屈原所能抗,虽有无数治国方略却无人愿听,屡遭放逐,眼睁睁看着一生为之努力的国家走向穷途末路,悲愤的屈原怀抱石头,纵深汨罗江。千年以后,23岁的苏轼路过忠州屈原塔,感慨屈原一生际遇及毕生坚守,写下“名声实无穷,富贵亦赞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一千多年前,范仲淹收到好友滕子京寄得一幅《洞庭晚秋图》,并嘱托他写一篇文章记录重修岳阳楼之事,画中岳阳楼楼高耸立,洞庭湖烟波浩渺,范仲淹沉默良久,挥笔写下千年名篇《岳阳楼记》。两岁丧父的范仲淹,很早就明白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读书时候,生活费有限,每天将隔夜冻好的粥分成四份,早晚各两份。清粥咸菜,苦读圣贤书。应天府留守知道范仲淹的事后,让儿子给范仲淹带些饭菜,却被范仲淹拒绝,“我吃了这顿美味,以后就吃不下清粥了”。

学业有成,功名到手的范仲淹把修身齐家做到了极致,四个儿子都被他教育成有礼君子,国之栋梁。因为对时局与*策不满,范仲淹屡次上书直言,也屡次因触怒皇帝、利益集团而遭贬谪、排挤,别人写了《灵乌赋》劝他不要总挑毛病,范仲淹也写《灵乌赋》以回应,其中一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煊赫千年。

文能运筹定国策,武可统兵平边恶,庙堂捭阖开新*,江湖停马忧君惑的范仲淹,不管为将还是为相,亦或被贬谪地方,都尽到济世安民,为君分忧的责任。在屡次付出没有回报之后,范仲淹并未灰心意冷,而是沉吟良久,蕴万千感情于笔尖,挥笔写下《岳阳楼记》。

电影最后,13岁的小湖北问接到命令无奈退入租界的谢晋元:“祖宗的江山被外人占了,后代子孙没有一个抗争的,不该的!现在日本人来了,我再跑。不该吧,团座?”

谢晋元回答:“你看看对面,靠我们这区区四百来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人来扛。我们要叫醒他们。没人知道这个国家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你要活着,好好长大。等你长大了,就能看到这个国家好起来的样子。”虽然,电影中的“小湖北”没有好好长大,他在最后一刻选择了留下和牺牲。

对于国民*府来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一场有意为之的表演,对于租界里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场意外出现的表演。但对《八佰》当中的谢晋元来说,却是经历了从棋子到旗帜的跃迁。真实历史中,谢晋元带队撤入租界之后,战士们被租界缴械并软禁在一片空地营区中。谢晋元就每天带领他们出操、训练,成为沦陷区孤岛中的一个不屈象征。这种出操和训练不再有多大的*事意义,但却有着最真实的*治和历史意义,它带给沦陷区的上海人一片精神高地。

除了带兵训练,谢晋元还在市民的帮助下,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袜子、毛巾和肥皂,除了维持生活外,全部用来支援抗战,八佰壮士制作的毛巾上写着“上海四行孤*生产工业社出品”字样,有些卖到了香港,香港人舍不得用,珍藏起来。年4月24日,被租界软禁隔离区近四年之后,谢晋元遭叛徒刺杀身亡,谢晋元牺牲以后,上海十万余人前往吊唁,国民*府追赠其为陆*少将,蒋介石为书写挽联“坚苦矢成仁,终古光疼孤岛血;英魂应不泯,从今怒吼浦江潮”。

《易经》把“开物”“成务”都归属于圣人功绩,无此物,创此物为“开物”,干此事,成此事是为“成务”。无论二千多年前的屈原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还是谢晋元和无数为国献身的慷慨勇士,都在努力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大丈夫当修身立德,何惜以身许国?

五、生生不息缘为何,守道立德代代传

谢晋元让年仅13岁的小战士小湖北,好好活下去,要变成一点点火光,去唤醒更多的国人,拯救自己的家国。这种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信念传递,默默流传几千年,未曾中断。不论盛衰兴亡,都会有人出现维持着这种文化传承。历史事变如同水流波浪,风起浪涌,风平浪消,但文化传统却如同水流本身,而人却如同河流下层。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一朝一朝,一代一代,兴盛覆灭,究竟是什么维持整个国家民族聚而不散,散而复聚?

史学大家、一代通儒钱穆先生认为,近代的西方有三大精神,分别是个人自由主义精神、国家精神、世界精神,三种精神的起源分别是希腊精神、罗马精神、宗教精神。在这三种精神为基础,西方社会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形态,比如以国家精神为主导的苏维埃,比如以宗教精神调和国家组织与个人自由的英美。

与西方世界不同,传承千年的中国文化精神是一种道德的精神,这种道德精神的本质是中国人内心所追求的一种做人的理想标准,所梦想达到的理想人格。当西方社会在努力三种精神中取舍、调和时,中国人早已用道德精神完成了对三种精神的囊括与整合。中国人道德精神的最深含义有两点——性善与不朽。

范仲淹在经略西北对抗西夏期间,儒生张载向范仲淹献出九条关于保卫家乡、收复失地*事边防的建议与想法,让范仲淹大为钦佩惊叹。范仲淹见到张载,认为张载可成大器,劝他作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须去研究*事,“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勉励他去读《中庸》,在儒学上下功夫。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刻苦攻读《中庸》,遍读佛学、道家之书,经过十多年的攻读,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然后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宏愿。何为性善与不朽?张载四言以蔽之。

光阴如梭,斗转星移,千年以降,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王朝兴替,盛世衰败。读西方历史,只见他们的国家和民族往往衰了不再盛,亡了就不再兴,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而今安在哉?中国人相信天运循环,一治一乱,亡了可再兴,衰了可再复,何哉?《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不在于一器一物,而在于人。文化传统,道之兴亡,寄托在每个人身上,且不闻“士可杀,不可辱”、“三*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纵使大乱世,只要仍有正心、诚意、敬天、修德的人物在,即可移气转运,开创新时代。中国文化传统自古至今未曾中断,所以也无怪乎生生不息、绵延相续几千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电影八佰看为何生生不息的文明只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