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腊八一场中西文明的交融
TUhjnbcbe - 2023/9/26 19:19:00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俗称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喝一碗腊八粥,可是传统习俗。依着沈从文先生的说法,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老孩子”,只要一提到腊八粥,“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喝上一碗五谷杂粮熬制的腊八粥,既是强身健体,又可宽慰心神。讲究一点的老人,也会在这一天泡上一坛腊八蒜,为接下来的正月新年做准备。

腊八粥香甜可口,里面的用料也比较繁杂,各地有各地的作法,按照《东京梦华录》里讲,各家做腊八粥,“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说法,想预防高血压的,多放点薏仁;想补肾益气的,多放些栗子枸杞,总之,什么好放什么。

其实一锅腊八粥,熬煮的不仅仅是滋养身心的五谷,同时还是东西方的文化。

提到腊八,就不能不先说一个字——“蜡”——这个字念作“zhà”,是一种祭祀的仪式。传说夏朝的时候仪式叫做“嘉平”,商代的时候叫“清祀”,周代的时候叫做“蜡”。后来到了秦朝的时候,把“蜡”改成了“腊”。

因为这个祭祀仪式发生在年终岁末,因此“蜡(腊)祭”仪式所在的月,也就被称为“腊月”。中国上古时代信仰庞杂,除了昊天上帝信仰之外,还要在年终祭祀万物,故而“天子大蜡八”,祭祀八神,民间也会举行相应的仪式活动。《孔子家语》里面说“子贡观于蜡”,子贡跑去观礼,孔圣人问他:“赐也,乐乎?”

端木赐啊,开心吗?

子贡撇了撇嘴:“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

一帮人跟疯子一样庆祝,有啥可开心的?

孔圣人摇了摇头:“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同志们辛苦劳动了一年,在年终的时候,就是要好好享乐,好好痛快一下的,这就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只要不违法乱纪,怎么娱乐都不为过。

中国的“蜡祭”到底是起源于谁,不太好说清楚,《礼记》里面说“伊耆氏始为蜡。”而且在当天还要唱诵“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类祭祀的咒语。

不过“伊耆氏”究竟是谁,《礼记》没有给出答案,后世也一直众说纷纭,有说是炎帝神农氏(伊耆轨),也有说是尧帝陶唐氏(伊祁放勋),还有说是上古时期的其他领袖,起源不明。不过根据泣山老师的推断,“蜡祭”应当是建立在古代“天文观测”技术普遍发展的时候,因此时间段不会太过靠前。

先秦的时候,“蜡祭”不固定,一般是冬至节气后的第三个戌日,跟“腊月初八”没有直接关系。

“腊八节”实际上,跟一位西方来的人物有关,那就是古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据说出家之后的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每日苦修,“具修苦行满足六年”,每天不怎么吃不怎么喝,人瘦得像骨头一样。经过六年的苦修,不仅没有成佛,而且身子骨也变差了,简直奄奄一息。

悉达多发现这样的路走不通,于是“复到阿利跋提河中洗浴”,清洗身体提振精神,同时“受牧牛女所奉乳糜”,喝了一些牛奶粥,恢复了体力,同时决定放弃苦修,改用参悟之法。

到后来悉达多王子到菩提树下重新参悟,“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成为了佛,被人们称之为释迦牟尼,而他得道成佛的这一天,正是农历的腊月初八,而“牧牛女所奉乳糜”,则演变成了腊月初八所喝的“腊八粥”。

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习俗也一并传来,《东京梦华录》里面说:“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佛教有腊八的法事传统,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同样也有腊八的法事传统,比如道教腊八的“五帝朝会”,再比如腊八的“王侯腊”。

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里面提到,“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於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阖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

正好跟佛教顶起了牛。

无论是佛道,也无论是东是西、是本土还是外来,归根结底,无非是同样四个字:

行善积德。

而今阳历新年伊始,又撞上农历年终岁末,在这个传统与现代极度交织碰撞的年代,不妨喝上一碗养生的腊八粥,沁润身心的同时,感受一下文化的交融。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1
查看完整版本: 腊八一场中西文明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