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五彩石补“天”
在我国的上古神话中,有这样的记载,远古时代世界上曾发生过一次大灾难,天塌地陷、生灵涂炭,女娲为了拯救苍生,用神火炼出五彩石,把天上的裂缝补好,又折神鳌四足支撑在天地之间,万物始得安居。
看完这则神话,相信很多人会有疑惑,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天”,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其成分与石头完全不同,女娲怎么能用石头补天呢?以古人的智力水平怎么会开出这么大的脑洞?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天”,确实无法用石头来补,可如果在上古时代,人们所看到的“天”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它就是一个有形的物体呢?
假设上古时代的“天”不是由气体组成的,其材质就是女娲所炼的五彩石,那么当“天”发生塌陷,部分“天”坠落到地球上,或者散落到宇宙中,用石头去填补它,是不是就合乎情理了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纯属天方夜谭,人类头顶的这片“天”,难道不是从古至今都这样吗?估计还没有谁见过有形的“天”,“天”怎么可能是一个有形的物体。如果是一个有形的物体,不就遮住阳光了吗?没有阳光植物怎么生长,人类怎么生存。如果这个“天”的体积虽然很大,但它并未完全覆盖地面呢?在这种情况下,它的遮挡只不过让天地之间比较昏暗,阳光仍然可以从这个物体的四周照射到地球上,促进植物、人类各种生物的生长。
世界上各个国家、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都衍生出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虽然很多神话里的内容因为年代久远,无法完全考证。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多数的神话传说是因为古人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无法理解的真实事件,只能用一种看起来很荒诞的方式展现出来。
如果以一种科学的视角去梳理、分析这些神话,就会发现其中很多内容都可以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而且解释得通。单靠女娲补天一则神话,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上古时期的“天”,就是一个有形的物体。
甲骨文中的“天”
甲骨文中“天”的形象,在已经出土的甲骨文中,“天”的写法有多种写法,但这些“天”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代表“人”的形象上面,加一个圆圈。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人们常常用一个圆圈代表星星,由此可以推测,古人眼中的“天”是悬浮在人们头顶上像星星一样的东西,它是有形有体的。
此外在一些甲骨文中,代表“天”的圆圈,和代表“人”的形象之间,还会加一个“一”的形象,分析甲骨文可以得知,“一”代表的是大地。但是在我们的认知里,大地是踩在人脚下的,又怎么会出现在人的头顶呢?这只能说明,当时的人们亲眼看到了在自己的头顶上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片大地。
“天”就是现在的月球
结合上面所讲的女娲补天的神话,以及甲骨文中“天”的写法,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上古时代一颗巨大的星球悬浮在地球上空,而且距离地球非常近,就像一片大地一样,挡住了人们投射到地球以外的视线,这个巨大的星球,就是当时人们所认为的“天”。
假设上述推论成立,在上古时代人们看到的“天”,确实是一颗悬浮在地球上空的巨大星体,那么它现在又去了哪里呢?为什么又离开地球了呢?在此我们可以作出另外一个假设,那就是这颗被称作为“天”的星球,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远离地球,但它并没有彻底脱离地球,而是在远离到一定程度后,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运转模式,成为了地球的卫星,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动,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