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眼底出血即视网膜出血,中医称眼科血证,它是视网膜病变过程中的一个常见体征,可以是眼部疾病所致,如视网膜动、静脉的阻塞;静脉周围炎症,也可以是全身疾病所引起的眼部改变,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血液病等。根据施今墨老先生发展和推广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选择了活血对药在眼底出血证中的具体运用,收益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眼底血证的辨证思路
(一)诊断审虚实
眼底出血有实有虚,实证多因火邪攻目、痰湿内聚,气郁血瘀,目窍不利而起;虚证主要由脏腑内损,气血不足,真元耗伤,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临床上常见肝阳上亢、阴虚火旺、气虚血滞等多种虚实夹杂之证。一般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出血,因较为顽固,是以肝阳上亢而致肝肾阴虚,故治疗时需平肝潜阳,配以滋肾益阴,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糖尿病所致的眼底出血,多因气虚血瘀,虚火上炎,灼伤目络,本虚标实,故治疗时需化瘀同时加以补气,总之,应在审清出血的虚实后,再随证灵活选用活血止血药物。
(二)用药入肝肾
古人有“肝得血能视”“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为风木之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于脏腑间的联系复杂,于眼部血液运行与调节有最密切的联系,故治目不忘用入肝经、养肝血、和肝目、解肝郁、调肝气的药物,“肝肾同源”,因此,在肝肾辨证的基础上,在治疗中用归经入肝的活血药,归经入肝的温里药,归经入肝的理气药,归经入肝的清虚热药。
(三)行气血为先
血是通过气的推动和固摄,相互协调作用来完成在脉中的运行,气滞和血寒均可使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瘀血;离经后的血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蓄积而成瘀血,血瘀和气滞互为因果或相兼为病,均可造成眼底血证。《古今医统》有“行血为治目之纲”,因此,调理气血是眼底血证的根本。
(四)上病取其下
出血病证属“逆”的范畴,“逆”多指气血逆乱,气滞则升降出入运行失常,血溢脉外,久则成瘀,瘀血不去,新血难生;火性炎上,故有“目不因火则不病”又有“散热为目之要”总结前人治眼病的经验,眼底出血须用降气、降火、降血之法,引其下行则血能循经。
(五)分期治目
出血性眼病一般分为出血期即早期,瘀血期即中期,死血期即晚期,晚期因虚实夹杂,病程较长,病因复杂,愈后较差,又被称为干血期。早期一般多用活血止血的对药,中期一般多用活血温通的对药,晚期一般多用活血化瘀或活血益气的对药。
二、活血对药的用药思路
(一)必用活血药:引起眼底出血的病因虽多,但是血瘀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中首次提出了“血灌瞳仁”等瘀血眼病,《原机启微》所列的“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就是由热邪引起的眼科瘀血证,《古今医统》对眼科运用活血法,曾有“行血为治目之纲”之说,《读书随笔》所谓“每加行血药于补剂中,其效倍捷”,“脉络之中必有推荡不尽之瘀血,若不驱除,新生之血不能流通,元气不能复,甚有传为劳损者”。因此活血用药是眼底出血证中,临床应用最广的一种治法用药。
(二)选用活血药:治疗眼底出血的药物有很多,眼底出血的原因很复杂,因此,审清证因才能对症下药,如肝火上炎,火邪攻目致血热妄行,多选用凉血活血对药,如生地配赤芍,羚羊粉配三七粉;肝气上逆,气血逆乱,灼伤眼底脉络致出血,多选用理气活血对药,如桃仁配红花;气血瘀滞,血脉瘀阻,目络不通终致眼底出血,多选用活血化瘀对药,如三棱配莪术,五灵脂配生蒲*;脏腑虚损,以肝肾不足多见,气血虚少不能濡养目络,目窍空虚,多选用养血活血对药。如当归配丹参、白芍配赤芍。
(三)巧用活血药:早期出血,常在活血药中配以止血药,以防瘀塞为患,如因热迫血妄行加凉血止血活血药,用生地配丹皮;因反复出血,陈血与新血交织所致加活血行气,化瘀软坚之药,如水蛭配全虫;病情复杂,因寒凝血脉,血气瘀滞不行,常在活血药中加以温通之品,如川芎配当归,乳香配没药,均为温通活血药,既能活血又能行气,通达经络共奏温经通脉之功效;后期肝肾虚损时常在活血药中辅以补血理血之品,使之补而不腻,活而不溢。
(四)加减活血药:因眼内出血具有吸收缓慢、并发症多、致盲率高,临证要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未止尽快调整药物先行止血,用白茅根、茜草、仙鹤草;出血过多渗入玻璃体,因玻璃体内无血管,造成玻璃体内积血,用药时加活血破血药物,如三棱、莪术、五灵脂、生蒲*,使血液及早吸收,减轻玻璃体混浊对视力的影响;血瘀机化明显加水蛭,以破血逐瘀;反复出血难愈加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血热生风者加羚羊粉。
(五)活血对药的用药注意:
1.活血不忘理气:气血相互为用,气逆则血升,气虚则血脱。《内经》:“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又是形成各种疾病的原因。
2.补虚不忘化瘀:血溢脉外,血少气虚,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滞缓,易瘀脉络,造成血管阻塞;气虚则摄血无力,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故有“气虚血瘀”之说。
3.用药不易过寒:血得寒则凝,寒性收引,阳衰难以振复,阳虚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易使瘀血变生顽疾;过寒可使脾胃功能受到抑制,吸收能力下降,体力不能恢复,药力也大受影响。
三、活血对药的配伍
(一)动静配对:一种行气血即善动的药物与一种养血补益即沉静的药物配对,使处方动中有静,动而不过,静中有动,静而不凝,起到调畅气血,调和肝肾的作用。如当归配丹参,当归行血活血主动,丹参养血补益主静,两药配伍,有养血活血之功。
(二)气血配对:用一种气分药与一种血分药的配伍,主要针对气血俱病的瘀滞证侯,是最常用的配伍形式,如三棱配莪术,三棱入肝脾血分,破血中之气,为血中气药,莪术入肝脾气分,为气中血药,功专行气破血,散瘀通经,两药合用,气血双施,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三)相须配对:二药药性相近,均为活血化瘀之要药,相须使用,可加强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之功。如乳香配没药,乳香辛散温通,气味走窜,能于血中行气,没药辛平芳香,善活血散瘀,两药合用共凑宣通脏腑,流通经络活血祛瘀之功。
(四)散收配对:即是两种收散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进行配对,如对慢性出血或出血久不吸收者,用蒲*配五灵脂,蒲*长于收敛,止血作用较佳,止血而兼能行血化瘀,五灵脂甘温走肝,辛温行散,生用活血止疼,化瘀止血,二药伍用,通利血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力量增强。
(五)升降配对:一种质轻药性升上的药与一种质重药性沉降的药合用,利用两药之间互相监制的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桃仁配红花,红花质清上浮,走外达上,通经达络,善除在经在上的瘀血,桃仁质重而降,偏入里善走下,善破脏腑瘀血,两药合用祛瘀之力增强,且散血中之滞,理血中之壅,祛瘀而生新。
(六)补泻配对:即一种攻邪为主的药物与一种扶正的药物配对,这种配对起着扶正祛邪的作用,适用于虚实夹杂的血证。如白芍配赤芍,白芍可养血敛阴,赤芍可清热凉血,二者合用,补泻并用,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泻,起到良好的散瘀养血的功效。
1、视网膜静脉阻塞: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的分支发生阻塞,以远端静脉扩张,血流瘀滞,出血和水肿为特征的病变。
方剂:生地20g,丹皮12g,三七粉3g,珍珠母30g,赤白芍各12g,广木香6g,五灵脂10g,生蒲*6g,水蛭10g。
加减:水肿甚者加云苓皮30g、车前子10g、泽兰10g;出血量多,吸收缓慢者加夏枯草30g、昆布10g、海藻10g;血压高者加生牡蛎30g、牛膝10g;玻璃体混浊者加三棱10g、莪术10g。
2、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指视网膜静脉周围间隙或血管外膜的炎症,致静脉血栓或静脉出血。是年轻人反复发作的视网膜、玻璃体的出血的主要原因,周边部静脉血管发生阻塞,有白鞘,视网膜可有新生血管。
方剂:淮山药15g,山萸肉10g,陈皮10g,法半夏10g,桑寄生20g,生地20g,乳香6g,没药10g,丹皮10g,*芩10g。
加减:血热者加二地丁各15g、羚羊粉1.2g冲服;大便干者加生石膏30g;阴虚甚者加知母10g、元参10g。
3、糖尿病视网膜病:是早期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眼底后极部散在许多毛细血管瘤和小点状、小片状出血,并伴有边缘清楚的*白色渗出,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方剂:枸杞子30g,淮山药12g,石斛15g,白茅根30g,益母草15g,生*芪30g,生地20g、当归20g、丹参15g。
加减:硬性渗出加浙贝母12g、海浮石15g、生牡蛎30g以化痰散结;出血陈旧者加三七粉3g、内金30g以养血活血化瘀;*斑水肿加生苡米30g、苍白术各15g以健脾利湿;肝肾阴虚甚者加补骨脂15g、菟丝子30g。
4、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越高,眼底动脉严重硬化,视网膜缺血所致,在*斑部出血时视力明显减退,在视网膜病变期,眼底会出血和渗出。
方剂:桑寄生20g,生石决明25g,生龙牡各30g,白蒺藜10g,钩藤10g,菊花10g,三棱10g,莪术10g。
加减:头疼甚者加川芎10g、白芷10g;失眠加珍珠母30g、炒枣仁15g;便干时加生石膏30g、生地20g。
5、肾性视网膜病变:多以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者导致眼病较为常见,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静脉迂曲扩张,并可见火焰状或片状出血,后极部有棉絮状软性渗出,严重者易网脱。
方剂:桑寄生20g,生地20g,白茅根30g,赤小豆30g,益母草30g,肉苁蓉10g,山萸肉10g,汉防己12g,桃仁15g,红花12g,云苓皮30g。
加减:小便不利、水肿加炙附片10g、干姜6g;胸闷、干咳加五味子10g、细辛3g;胃脘痞闷加白芍15g、白术10g。
案1:
宋某,女,62岁。患糖尿病十一年,坚持注射诺和灵,口服二甲双胍,血糖相对维持稳定,两年前双眼突然失明,在我院眼科诊治,视力有所恢复,二十日前,再次感到双眼视物不清,雾蒙状态,目涩、易疲劳,不愿睁眼,腰酸腿软,困倦不能入睡。检查:血糖空腹8.8mmol/L、餐后12mmol/L,视力均为0.2。右眼底:玻璃体少许絮状混浊,颞侧动脉血管变细,*斑部较暗,有点状出血及白色渗出物;左眼底:可见视网膜多处的点、片状出血。脉:弦滑细、舌:红暗,诊断: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辨证: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治则:益气养阴、活血止血,处以:
生*芪30g,生地20g,丹皮10g,赤白芍各12g,益母草15g,苍术20g,元参15g,当归10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2g,三七粉0.6g。
上方服用两周后复诊,自觉视力未再下降,目涩症状缓解,眼底检查:视网膜出血均有减退,*斑水肿渐消,原方加生苡米30g、车前子20g、云苓皮30g服用两周后,眼底出血又见吸收,*斑水肿全消,右眼仍有白色渗出物,视力恢复至0.5,上方去三七粉,加生牡蛎30g、浙贝母20g。此方加减共服用两月,眼底出血完全吸收,渗出及机化亦隐而不见,视力保持在0.5,嘱患者继续服药观察。
案2:
张某,男,67岁。患原发性高血压11年,血压维持在/90mmHg,近两周,因情绪激动,突感双眼视物不清,眼内有红瀑布似遮挡,伴眼眶胀痛,耳鸣、头晕、大便秘结。检查:血压/mmHg,左眼视力0.06、右眼视力0.2、眼底较模糊、视网膜小动脉明显狭窄,细如铜丝,后极部可见火焰状出血,四周伴有星状硬性渗出,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舌质红、脉象弦滑。辨证:肝阳上亢、血脉瘀阻,治则:平肝潜阳、凉血活血,处以:
寄生20g,生龙牡各30g,生石决明30g,白蒺藜15g,钩藤15g,川芎10g,菊花6g,三棱10g,莪术10g,牛膝10g,三七粉3g(冲服)。
服药一周后,自觉头晕、耳鸣、烦燥之症明显缓解,血压/95mmHg,视力有所好转,眼底出血、渗出有所吸收,上方继服一周后眼底出血明显吸收,渗出仍见少许,上方加浙贝10g、海浮石10g、内金10g,继服一周后,眼底清晰,出血、渗出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0.5,血压/80mmHg,停用三七粉,加用石斛、元参养阴明目。患者坚持服药三周,病情稳定而停药。
案1: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可由早期的小血管受累,逐渐引起包括眼睛的大部分组织在内的许多组织器官广泛损害,产生各种并发证,病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病变,病势又随时可以发展,气血的盛衰也出现相应的变化,虽以阴虚燥热为主,日久则耗气动血而成气阴两虚,后期出血与瘀血交替出现,对病情的恢复影响很大,出血吸收时间长、易反复、且病情缓慢持续发展是其特点,因此治疗时要灵活选用活血化瘀对药。
本方适用于体虚证实,阴虚血瘀者,祛瘀不伤正,赖此三药,生地、白芍、赤芍,酸甘化阴,濡养血脉;*芪补虚益气,意在扶正,全方作用主要在祛瘀生新,瘀血去后经络阻塞者可通,营养了气血,脏腑的虚损得以恢复。此方攻补兼施,使祛瘀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瘀。
高血压眼底病因情志刺激,使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耗伤肝阴,阴不制阳而肝阳上亢,风火上攻,清扰头目,而头痛、目痛;火灼目络、阳亢风动血随气逆,而致血溢脉外。在高血压眼病治疗中,总以出血为先,瘀血在后,互为因果而难治,必以止血时配以活血药;消血时配以养血药;宁血时配以行气药;补血时配以通降药。
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血不循经之证。治宜平肝潜阳,活血祛瘀,综观全方,降中有升,升水降火。对临床上所见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眼底病,必须加用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之,龙骨、牡蛎两药为介质之品,性主潜降,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川芎、菊花清肝活血,善走头面;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全方气血双施、降逆止血、祛瘀通络,既降压又止血,诚为一举两得之方。
张玲,女,副主任医师,医院()。参加首届名老中医师带徒,师从翟济生主任学习,擅长中医内科脾胃病和哮喘病的治疗。曾在医院眼科进修,医院学习班学习眼病的中医诊治,擅长整体治疗眼病。曾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联络秘书,至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