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又名川龙薯蓣、野山药等,来源于薯蓣科薯蓣属草本植物穿龙薯蓣的块茎。朱老师善于使用虫类药蠲痹通络以疗顽疾,对使用穿山龙研究深入,别具匠心,临床运用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朱老使用穿山龙的经验,以飧读者。
应用范围
顽痹:中医学顽痹一证,多指骨节疾患中反复不愈的病症,尤其与西医诊断之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相符。朱老师治顽痹,独创益肾蠲痹大法,且善于使用虫类药。近年来,朱老治疗顽痹时每于方中加用穿山龙30~60g以增加疗效。朱老师每论及此药,总是告诫后学,该药虽药性微寒,但绝不仅限用于热痹,经适当配伍无论寒热虚实之痹证皆可用之。该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较为迅速地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经临床反复验证确具有较好疗效。慢性肾炎:穿山龙治疗慢性肾炎前人少有记载。朱老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认为,穿山龙既能祛风除湿,又具有一定补虚功效,所谓能守能走,能补能通,故有利于消除尿蛋白,消除水肿。且穿山龙可活血通络,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肾血流量,是一味治疗肾病的良药。朱老师治疗慢性肾炎常常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穿山龙30~60g,临床观察可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肾毒性。痛风:穿山龙治疗痛风,是朱老师近年来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后应用于临床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山龙可抑制尿酸钠晶体引发的关节肿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大剂量应用时其疗效与秋水仙碱相当。朱老师近年来常在化瘀泄浊治疗痛风大法基础上加用穿山龙60g,往往可使症状更迅速地改善,提高疗效。此外,朱老师还应用穿山龙治疗顽固性咳嗽、胸痹、痿证等疑难杂病,疗效较好。
典型病例
女,55岁。四肢多关节疼痛2年余,以双手第2至5近端指间、第2至5掌指、双腕关节为主,晨僵时间约1h,恶风,怯冷。查体示双手第2至5近端指间、第2至5掌指、双腕关节肿胀、压痛,其余关节无明显压痛及肿胀。苔薄白,脉细弦。辅助检查示:类风湿因子39IU/mL,红细胞沉降率30mm/h。诊断为顽痹。处方:穿山龙50g,川桂枝12g,制附片15g,炒白术20g,蜂房10g,地蟞虫10g,淫羊藿15g,片姜*20g,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服。并同时内服益肾蠲痹丸每次1包,日3次。二诊:服药后觉夜寐身热,仍有畏风,怯冷,手臂下肢有麻木感,晨僵尚无明显改善,舌苔薄,糙腻,脉细。继续前法治之。上方穿山龙改为60g,加赤芍、白芍各15g,豨莶草30g,川续断15g。继服14剂。同时内服益肾蠲痹丸,剂量、用法不变。三诊:患者自觉药后症情改善,四肢关节肿痛好转,但仍怕风,腰腿与下肢稍觉酸软,大便调,舌苔薄,脉细。前法继进之。上方加沉香曲10g。28剂;配合内服益肾蠲痹丸。四诊:药后四肢关节无明显疼痛,惟手足烘热,怯冷,汗多,舌苔薄,脉细弦。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RP、类风湿因子正常,前法继进。上方制附片改20g,加独活20g。14剂;配合益肾蠲痹丸。后长期以上方加减治之,经治后患者关节无明显肿胀,恶寒怕冷明显好转,惟阴雨天及天气变化时稍觉四肢关节不适,1年后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RP、类风湿因子、血常规、肝肾功能均为正常。女,17岁。腰、膝疼痛,轻度晨僵伴乏力,舌苔薄,脉细。于外院查骶髂关节片示:双侧骶髂关节髂面模糊,脊柱关节病可能。HLA-B27(+),肌酶谱、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正常。处方:穿山龙50g,全当归10g,淫羊藿15g,生、熟地*各15g,蜂房10g,地蟞虫10g,补骨脂30g,骨碎补30g,鹿角片10g,制南星30g,徐长卿15g,甘草6g。14剂。配合内服益肾蠲痹丸,每次1包,日3次。二诊:药后膝、肩、腰痛减轻,但时感头晕,胸闷,胃部不适,舌苔薄,脉细。前法治之。上方制南星改为35g,14剂;加服六味木香胶囊3粒,日3次。三诊:关节疼痛减轻,胃脘疼痛,泛酸,嗳气,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处方:穿山龙60g,生地*、熟地*各15g,淫羊藿15g,补骨脂30g,蜂房10g,地蟞虫10g,乌梢蛇10g,鸡血藤30g,制南星40g,甘草6g。14剂,配合益肾蠲痹丸和养胃颗粒。四诊:关节疼痛明显好转,惟阴雨天气腰背部仍感不适,头昏,嗳气,口干,泛酸,行走震动时胁痛,舌苔薄,脉细弦。上方加煅瓦楞子20g、玉蝴蝶8g,14剂。后患者以此方加减治疗1年,复诊关节无明显疼痛,翻身、行走无困难,复查红细胞沉降率、CRP、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后停用中药煎剂。长期服用益肾蠲痹丸善后。
主讲人介绍
熊继柏: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历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中医经典古籍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国中医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内经教学委员会委员。
往期精华文章导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