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齐鲁医派rdquo淄博 [复制链接]

1#

齐鲁医派

淄博司氏中医流派个人病案分享

肺癌病的中医治疗

MINIMALISM

中医古籍中并无肺癌这一病名,但与肺癌相似的记载,散见于“肺积”、“息贲”、“肺痿”、“肺花疮”、“咳嗽”、“痰饮”、“咯血”、“积聚”、“肺痈”、“肺疽”、“胸痛”等病症资料中,尤与“肺积”、“息贲”相似。《素问·奇病论》:“病肋下满,气逆,……病名曰息积”,《难经》记载“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肋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浙寒热,喘咳,发肺壅”,较早提出了与肺癌相似症状的病名,即肺积、息贲。宋《圣济总录》也对肺积、息贲有记载,曰:“肺积息贲气胀满咳嗽,涕唾脓血”。肺花疮与肺癌亦有许多相似之处,清《青囊秘决》谓:“人有久咳之后,肺管损伤,皮肤*瘦,咽喉雌哑……,人以为肺中痈也,谁知是肺痿而生疮乎?此等之症,不易解救。”清《张氏医通》曰:“阴虚咳嗽,久之喉中痛者,必有肺花疮,难治”。“癌”作为病名出现,最早见于宋代东轩居士《卫济宝书·痈疽五发·一曰》:“嵒疾初发,却无头绪,……”,其中“嵒”(yan,想来并不是岩石之“岩”)与“癌”通,但此处所称疾的症状,于恶性肿瘤并不完全符合,只是属于用于痈疽五发的一种。而在其后年,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十二发癌方论》指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这些论述,与恶性肿瘤的表现极为相似,“癌”作为病名正式提出。

病因病机:

肺癌的发生,是在脏腑正气亏损的基础上,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七情饮食,或嗜食烟酒辛热之品,导致肺气宣降失司,津液不布,积聚成痰,痰凝气滞,血行受阻,瘀血留结而成。

病能:

《难经·五十五难》记载:“……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积者,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清《医学心悟》曰:“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清代何梦瑶《医碥》云:“古分积属脏在血分,聚属腑在气分,即阴阳之义耳,不必泥也。”

肺癌III期B中医药综合治疗病案

初诊:

患者女性,51岁

左肺癌2年余

患左肺癌2年余,经放化疗、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后,效可,刻下乏力,纳可,无咳嗽及咳痰。

有糖尿病史2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青霉素及其它药物过敏史。

脉象滑细弱,舌淡苔白腻。

中药处方:

*芪50g*参15g太子参30g红景天30g

百合30g枫斗30克土白朮15g茯苓15g

熟地*24g山萸肉30g泽泻9g丹皮9g

天麻10g全蝎6g五谷虫15g蜈蚣(大)1条

*精15g玉竹15g山药24克焦三仙各10g

炙甘草6g炙枇杷叶15g制桑白皮9g姜半夏9g

陈皮6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二诊:

患者病情平稳,诉略有腹泻,纳食渐开,脉象滑细弱,舌淡苔白腻。

中药处方:

*芪50g*参15g太子参30g红景天30g

百合30g枫斗15克土白朮15g茯苓15g

熟地*24g山萸肉30g泽泻9g丹皮9g

天麻10g全蝎6g蜈蚣(大)1条*精15g

玉竹15g山药24克焦三仙各10g炙甘草6g

炙枇杷叶15g制桑白皮9g姜半夏9g陈皮6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三诊:

周身乏力,精神可,时有汗出伴烘热,纳可,睡眠可。

脉象弦滑细,舌暗苔薄腻

中药处方:

*芪90g*参30g太子参30g红景天30g

土白朮30g茯苓15g熟地*24g山萸肉30g

泽泻9g丹皮9g天麻10g*精15g

玉竹15g山药24克焦三仙各10g炙甘草6g

炙枇杷叶15g制桑白皮9g姜半夏9g陈皮6g

鸡血藤30g制菟丝子15g补骨脂15g金荞麦15克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四诊:

刻下症状不显,述有乏力,纳眠可,二便可,面色平顺。脉象细弱,舌暗苔白腻少津。

中药处方:

茯苓15g肉桂6g川芎5g太子参12g

*芪30g土白朮15g炙甘草10g当归10g

熟地*15g炒白芍20g炒丹皮9g泽泻10g

山萸肉24g菊花10g桑叶9g生地*15g

川贝15g百部10g北沙参15g麦冬15g

天冬15g知母9g*芩5g地骨皮9g

陈皮10g青皮9g桔梗6g桑白皮10g

北五味子15g砂仁(后下)12g木香10g姜半夏12g

鸡内金10g炒枳实9g厚朴12g水红花子12g

制鳖甲(先煎)15g山慈菇10g猫爪草20克生牡蛎(先煎)30g

冬凌草15g焦三仙各10g杏仁6g炒桔核15g

配7付取一剂浓煎收膏每日两次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祖国医学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乃治疗疾病大法之一,同样适合应用于肺癌的治疗。

扶正培本,顾护正气

古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癌的形成被认为是“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其过程是正邪双方斗争的过程。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基础,基于此,古人提出扶正培本的治疗原则。朱丹溪云:“……养正气,积自除。”张元素在《活法机要》中指出:“……故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积自除。譬如满坐皆君子,纵有一小人,亦无容地而去,但令其真气实,胃气实,积自消矣。”而早在《内经》中就提到了顾护正气的必要性,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本法可贯穿于肺癌的各阶段。

辨证使用攻补方法

病变早期,邪气壅盛,正气亏虚不著,实多虚少,可以以攻邪为主,扶正为辅。《景岳全书》云:“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盖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以其所急在速攻可也”。

病变后期,正虚明显或虚多实少,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宜顾护正气,缓消积块,不可急攻。《景岳全书》曰:“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衰,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攻不易及,胃气切近,先受其伤,越攻越虚,则不死于积而死于攻矣。……盖凡治虚邪者,当从缓治,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活法机要》中说:“实中有积,大毒之剂治之,尚不可过,况虚而有积者乎?此治积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详审。”朱震亨在《丹溪心法》指出:“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盖积之为义,日积月累,非一朝夕,所以去之,亦当有渐,太亟则伤正气,正气伤则不能运化,而邪反固矣。”清喻嘉言更是提出了“大要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的治法,对后世研究肺癌治疗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总之,古人认为,应根据病变发展之阶段,详审邪正盛衰,辨清虚实,以及虚实的多少,辨证地使用攻补之法。正如李中梓《医宗必读》:“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势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本例患者罹患肺癌病,中医称为肺积病,癌症的治疗无论中医或是西医均为难症,个人在临床上处理肿瘤患者较多,认为中西医协作的MDT(多学科会诊)治疗,选择时机,分层,分时段的“围治疗期”治疗恶性肿瘤收到一定临床效果。本例患者为肺癌III期B患者,一般肺癌III期B的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本例患者使用中药、节段性放化疗,持续治疗近3年余,基本达到PR和CR的目的,OS明显延长,患者是明显获益的。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