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起于明初,历经20代,至今已绵延余载。小编每每提及这些中医世家传人,内心的羡慕之情就溢于言表,都说中医靠经验,虽然也有片面性,但是经验的积累绝对是中医传承里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沈氏年的中医经验传承,请大家收好。
一、先调中焦
胃气为本,需要开胃。苔腻的用温胆汤,4味主药:竹茹、枳壳、茯苓、陈皮,还有4味药不用:半夏、生姜虽然能祛痰,但太燥;甘草、大枣非常滋腻,对痰浊不利。
方中还要配伍:配伍开窍的石菖蒲、郁金;配伍清热的连翘、蒲公英;配伍醒脾的木香、砂仁;配伍开胃的焦三仙、生鸡内金,这是基本的胃气为本,先调中焦。
二、给邪出路
实邪必须给邪出路,使邪能排出体外。有4条出路:
(1)通过汗出。发汗,从肌表出。比如用防风、桔梗、蝉蜕,发汗透表。当然要忌大汗,出汗多了会伤心阳和胃气。
(2)通过润肠缓泻从大便出。用全瓜蒌、草决明、白菊花和当归,但忌峻下,以防伤正。
(3)通过淡渗利尿从小便出。主要用车前草、泽泻、泽兰、石韦、生薏苡仁和冬瓜仁。
(4)通过凉血从营血出。主要用生地*、牡丹皮、赤芍、生栀子,给邪出路。
4条出路里面,最安全、出得最干净的就是利尿,而且不会伤正。
三、疏通为宜
泻法一定要以疏通为宜,疏通有4个办法:
(1)透窍:用川芎和石菖蒲。
(2)理气:用柴胡和郁金。
(3)活血:用泽兰和王不留行。
(4)温通:用桂枝和花椒。
四、重视反佐
因为祛邪药都比较烈性且有偏性,能祛邪,但往往也会带来副作用。为了防止偏差,纠正副作用,要用反佐。反佐分2类。
(1)寒性反佐:用温药的时候怕过头,就选用寒性的药反佐,可选用蒲公英、连翘、栀子、*柏、白花蛇舌草,选1~2味药来用。
(2)热性反佐:用寒药的时候,怕太凉伤正,采取热性的药反佐,选加肉桂、高良姜、乌药、淫羊藿和鹿角霜。
五、注意引经
攻邪加上引经是药到病除,提高疗效的关键,引经药分2类:
(1)分类引经,分部位引经。
上面部位用小量的升麻、桑枝、葛根、柴胡、姜*;
下面部位用大量的川牛膝、木瓜、独活和车前草,加与不加引经药,疗效会大不一样。
(2)分脏引经。
入心用炙远志和琥珀。琥珀是引经的好药,也是安神的好药,但现在都用琥珀粉,琥珀粉不溶于水,吃琥珀粉不要用水来调,要用蜂蜜来调,现在常装在胶囊里吞服。
入脾用砂仁和干姜。
入肺用橘红和桑白皮。
入肝用薄荷和川楝子。
入肾用*柏和补骨脂。
六、中病即止
一定要中病即止,不能长服、久服,尤其是用功防过厉之品。像半夏、厚朴的燥性,附子、肉桂的热性,龙胆草、白头翁的寒性,虫类药的毒性,都要注意中病即止,不能久用长服。
小编看后不禁叹服,该篇条分缕析,短短千余字,就将泻实的要点完全概括,“先调中焦”可培补后天元气,祛邪以动力;“给邪出路”是打开关窍;“疏通为宜”是使给邪气外出疏通道路;“重视反佐”给自己保留了一定的容错率;“注意引经”可显著提高疗效;“中病即止”祛邪不伤正。给小编的感觉最突出的就是一个“稳”字,稳稳当当就把实邪祛除了,这病,也就该好了。
本文摘自《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进一步传承沈绍功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将沈绍功系列讲座的讲稿编辑整理成书,虽为讲稿,实则是沈绍功学术思想的精华浓缩,丰富临证经验的概括总结,由博返约,围绕“单元式组合辨证分类法”,明确中医诊病之关键,点明准确辨证之技巧,精炼中药实用之功效,强调方剂灵活运用之方法,创新各科常见病症巧治之策略,确为理法方药均具备的切合临床之佳作,值得反复学习和体会,并身体力行于临床。
全书论理清楚,观点鲜明,紧扣临床,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韩学杰,女,研究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筹建组副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沈氏女科学术流派工作室负责人。
沈宁,男,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级著名专家沈绍功教授之子、嫡传弟子。
连智华,女,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沈绍功教授补虚六要(内含沈氏女科年祖传特效补肾方)●谁都能看懂的五运六气(三)——六气详解之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