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米子良,一位杰出的老中医,自年诞生以来,便致力于中医事业。他不仅荣获了多项殊荣,包括全国首届名中医、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还建立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中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在肺系疾病的调治上,米子良老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肺系疾病在急性发作期,病情往往加重,此时应以治标为主,兼顾标本,通过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清泄肺热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而在疾病缓解期,病情相对稳定,治疗则应以治本为主,通过补脾肺肾、顾护正气来增强抵抗力,预防病情恶化。
米子良老师还强调,肺系疾病多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在急性发作期,实邪是主要矛盾,治疗重点在于祛邪;而在缓解期,正虚则成为主要矛盾,治疗则应以扶正为主。同时,他特别指出,调肺、健脾、补肾是治疗肺系疾病的关键环节,通过调肺以绝痰器、健脾以绝痰源、补肾以绝痰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调肺以绝痰器
米子良老师指出,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关键在于调整肺部功能,以消除痰源。这涉及多种方法,如宣通肺气、降泻肺气、清泄肺热、补益肺气以及滋阴润肺等,旨在恢复肺的宣降功能,从而杜绝痰器的存在。
在药物选择上,米子良老师偏好使用桑白皮、旋覆花、葶苈子、瓜蒌、前胡、紫菀、百部、鱼腥草、炙枇杷叶等,以宣通和降泻肺气。同时,他也善于运用沙参、麦冬等药材来益肺气、养肺阴,这些药物有助于恢复肺部的阴阳平衡。此外,根据气阴损耗的程度,他还会选用太子参与五味子相配,以增强治疗效果。
2.健脾以绝痰源
肺系疾病的反复发作,往往与肺气阴两虚有关,进而影响脾气,导致脾虚。同时,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食辛辣或肥甘厚味,以及情志不畅、肝火旺盛等,都会损伤脾胃。此外,肾虚阳气衰弱也会影响脾脏功能,导致脾失温煦。外感湿邪或内有湿邪则更是直接困阻脾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脾脏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水液内停聚而化痰,进一步加重病情。
米子良老师针对这一病机,提出了健脾以绝痰源的治疗策略。他擅长运用陈皮配半夏的药对来健脾并杜绝痰生。陈皮性辛苦而温,能归肺、脾、胃经,不仅善于燥湿化痰,还能行气调中,作用温和。而半夏则辛温归经,为燥湿化痰的要药,同时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二者相辅相成,能显著增强燥湿化痰的效果。
米子良老师还常将茯苓与白术结合使用,以健脾祛湿助运。在肺系病证的缓解期或久病之后,他甚至会运用四君或六君等方剂来培中益气,从而恢复脾的健运功能,从根本上杜绝生痰之源。
3.补肾以绝痰根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虚时,水液无法顺畅运行而聚集成痰,同时影响呼吸,导致呼吸浅短。米子良老师指出,治疗肺系疾病时,不仅需重视肾的纳气功能,还要兼顾滋补肾阴,以实现金水相生。此外,肾阳在调节水液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补肾益肺、纳气平喘的综合治疗,米子良老师常选用太子参与胡桃相配,汲取人参胡桃汤的精髓。同时,结合麦冬、五味子、紫河车等药材,运用生脉散加减法来强化疗效。对于温补肾阳,他则选用补骨脂、胡桃肉等药材;而熟地黄、山萸肉、山药则共同构成了类似六味地黄丸的“三补”组合。
米子良老师强调,在临床应用中,调肺、健脾、补肾三法需灵活运用,不可偏废。他倡导根据病情综合治疗肺脾肾三脏,或侧重于肺肾同治,或侧重于脾肾同治。尤其重视中焦脾胃的功能,遵循“培土生金”的原则,以切断生痰之源。同时,米子良老师也强调了“肺胃相关”的重要性,认为肺胃的协同作用有助于痰湿的运化与排出。
4.调肺以绝痰器
#2.健脾以绝痰源#3.补肾以绝痰根
内容简介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名老中医米子良老师的医道医德、临证思维及其独特的辨治方法。上篇“医论”部分,我们深入探讨了米子良老师的大医之道,展现了他在医术与医德上的卓越风采。下篇“医术”部分,则从理法方药四个维度,详细剖析了米子良老师的诊疗特点、用药精髓以及核心方药。此外,还附有米子良老师临证经验的深入评析,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全书结构清晰,叙述深入浅出,既适合医学同行参考,也期望能为中医同道带来启示与借鉴。
张志芳,副教授,硕士,现任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教师。他深耕于中医教学与科研领域,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并参与出版了多部论著及教材。作为米子良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脾胃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方药配伍,致力于传承与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