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疗剧乱拍一通,是会害死人的 [复制链接]

1#
你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5129314.html

《急诊科医生》剧照。

文/阿烧

明明很多中国观众对专业的职业剧求之若渴,为什么就是没人拍给他们看?

医疗剧是个新鲜玩意儿,以前只有境外剧集,最近几年国内电视剧也开始流行医疗题材。问题是,虽然国产医疗剧致力于为医护从业者造神,但医疗界却不怎么心领。

在《青年医生》中,医生给病人静推毫升9%生理盐水,浓度都可以腌腊肉了;医护人员将白大褂敞开怀穿,仿佛是赌神风衣;病人一上来就先抽cc验血,别人还以为这是献血……网上一名医科生看完剧后直呼,学识和良知使他看不过四集,只好弃剧了。

专业人士对医疗剧吐槽不断,但医疗剧的收视却不跌反升,最近播出的《急诊科医生》更于11月13日夺得了全国电视剧收视冠军,可见这是一套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剧集。如果一小撮别有用心的“有识人士”从医疗剧里挑错,剧迷必将义正辞严地怼回去:“较真的人滚去看纪录片!”

《青年医生》中出现的低级错误。“9%的生理盐水”应是0.9%的生理盐水。

医疗剧在医学上必须严谨

然而,以职业剧角度视之,《急诊科医生》并没有给观众看到端正的职业精神。

剧中一名小正太偷去女主角江晓琪(王珞丹饰)的包包,女主为此骑车追他九条街,小正太最后昏厥倒地。女主叫救护车送他入院是常识吧,结果女主却被医生轮番称赞是“活雷锋”,再被轮番质问到底是什么奇特的力量感召她送小偷入院。如果这是“活雷锋”所为,难道片方觉得见死不救才是应分?

如果给救人者标签“活雷锋”、不救或救不了则标签“罪人”这般壁垒分明,一个普通的医生还有没有当个正常职业人的机会?本来女主在职业精神上已表现满分分了,但片方硬要给她打分,仿佛医者必须有感动天感动地的“父母心”才能够感动人,医者徒有“医者心”的话就活该遭嫌弃了。

江晓琪(王珞丹饰)与刘慧敏(江珊饰)。

其次,医疗剧有一定的科普作用,必须立足现实,否则一不小心拍成了科幻片,谁知道会造成什么影响?

不少观众指望医疗剧可以增加他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批判传统医学中的玄学、巫术和伪科学,为现代科学哲学正名——这不是禁止药品广告吹嘘药效就能轻易办到的。所以,医疗剧剧组拍摄时应避免专业常识出现纰漏,专业医疗行为要表现得严谨些。

《急诊科医生》片尾会介绍一些医学“常识”,但却错误百出,譬如紫药水早已被临床弃用。

《急诊科医生》医院的医护人员全程督导拍摄,只可惜“真·急诊科医生”也无法关得住编剧深邃的脑洞。

譬如剧中有一位农民工手部多处粉碎性骨折,何建一主任(张嘉译饰)建议部分截肢,路过的“活雷锋”听到了便走过来批评主任,称此病可以保守治疗——简直刷新了观众们对“保守治疗”的定义。

如何保守治疗?按摩、针灸、拔罐还是找奇异博士?再者,一个全院上下无人认识的陌生人随口点评,就足以让主任态度放软,立即转过头询问患者意见,难道主任开口向人提出截肢之前心里就没点儿数吗?万一精神病院的医生突然冒出来说声抱歉,就把“活雷锋”接走了呢?万一哪个观众看了电视剧后也胡乱用“保守疗法”处理骨折,致使伤情越来越严重,编剧可以负责吗?

医生建议伤者“部分截肢”时,难道是随口一说的吗?

多拍点医疗,少谈点政治

更不忍卒看的是,国产医疗剧的官本位思想特别浓厚,仿佛不写职场政治就不会写剧本。

在《急诊科医生》中,编剧设置了大量无聊又无谓的办公室政治情节,让同为副主任医师的刘慧敏(江珊饰)与何建一“争上位”当主任。一时是刘慧敏骂哭徒弟帮对家做事,一时是小医生在手术台做着手术也问何建一行政主任任命的事情。观众烦不胜烦,编剧自得其乐。

刘、何二人明争暗斗之际,哈佛医学院的博士毕业生江晓琪无端开挂,医院的行政晋升制度,医院便在院长的乞求下当上了副主任医师,与另外两名已然懵逼的老副主任医师分庭抗礼,显得之前的厚黑角力剧情更“小学鸡”。

《急诊科医生》里充斥着办公室政治情节。

而这一位哈佛毕业的医科高材生,第一天上班见病人没钱治病,便突发奇想要成立基金,发动同事们“乐捐”,说罢就先带头捐出五万,瞬间把医疗社保责任拆分到各位医生的肩膀上,堪称圣母。试问有多少前线医护人员,有底气一下子拿出几万块捐给病人?海归博士求学多年,却未受西方价值观荼毒,思维仍能如此地接地气,试问本剧的收视率还有什么理由不高?

这颇有电影《大明劫》中的治病救世之意,妄图以医药填补制度缺陷,讲什么救人如救国。可惜两者在立意上的鸿沟在于《急诊科医生》说不出“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医治”那样的台词,反倒鼓吹现代医生弘扬“毁家纾难”“乐捐助人”的士大夫传统,强迫现代知识分子“硬食”中世纪政治文明,情何以堪。

国内医疗剧的一些价值观和医学知识,甚至还没有超越明代的水平。图/电影《大明劫》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的传统包袱不可谓不重,新时代的医疗剧,居然也不能免俗地要担起这个包袱。《急诊科医生》仿佛堆砌了剧组“头脑风暴”时大家提出的社会议题,然后密密麻麻地把医保、医闹、贪腐、流浪儿童等议题全都塞进去。

剧中有一则“医闹”故事,医院大堂持刀寻找空气女友,期间挟持医生孙萌(赵秦饰),何建一主任边劝警察别开枪、边劝精神病患者放下刀,最终孙萌被精神病患者杀死,精神病患者被警察开枪打死。

遭遇医闹后,剧中主角对医闹问题的思考根本不得其要。

编剧的狗血溅得何主任满脸、满手、满白大褂都是,还硬要讨论“精神病患者是否有生存权”“医闹者该不该死”这样的伪社会话题,而现实中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一直都有共识,并没有真正地各执一词,这些问题除了激起键盘侠的无聊互怼从而为剧集争取反响以外,别无是处。

因此,在这个“急诊室”剧集里,最着急的恐怕是导演对观众的思想教育,急到顾不上镜头乱挥、剪接混乱,急到分散了对讲好一个故事的专注力,急到恨不得直接提炼成小学生的作文素材。

《急诊科医生》的剪辑很混乱。不过这用来展现急诊室里发生的各种撕,似乎又特别合适。

人性是医疗剧最需要的东西

在人设方面,女主江晓琪逃不出传统英雄人物的人生套路:孤儿——学霸——留学——归国——复仇,到医院履职后所有决定都仿佛是理智而正确的,她的想法是同样受过教育的同事们无法理解的,简直是完人。

对比几乎同时出品的美剧《良医》(TheGoodDoctor),主角Dr.ShaunMurphy(FreddieHighmore饰)本身是患有学者症候群的医生,在医院的同事和其他患者的帮助下克服社交障碍、慢慢成长,是不是更自然、更舒服一些?

再者,《急诊科医生》另一女主刘慧敏,在爱徒被精神病人杀死后,像个医闹者一样狂骂何建一,硬把广场舞大妈的情商套在见惯生死的医学专业人士身上——不由得令人想起港剧《OnCall36小时》里的角色冲突戏,女主范子妤(杨怡饰)因为误会男主张一健(马国明饰)救纨绔子弟只为巴结患者的有钱老爸,最终导致纨绔子弟抢救无效死亡,张一健也只是在给患者确认死亡以后,用肩膀轻轻撞开范子妤,从她身边径直走过而已,医院里大吵大闹。

医疗剧需要表现的是职业精神和仁心仁术。图/《OnCall36小时》剧照

明明很多中国观众对专业的职业剧求之若渴,但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观剧需要,却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医疗剧现状存在巨大的矛盾。

或许导演和编剧有太多的主题精神要教化观众,忘了角色不是价值观的化身。角色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能塑造出一个职业人,而人的言行是学识和生活经验的体现,如果将教科书式的思想教条拟人化,教条A拟人化成男主角,教条B拟人化成女主角,角色只会如行尸走肉,毫无人性。

国产职业剧若要进取,真不是随意撂下几句公关话术“你那么多意见你来拍”“自己国家的剧集都不支持”“不爱看别看”,将别人的批评当成垃圾扫到沙发下就能解决的。要令观众真心爱上医疗剧,靠的不是文化血缘的捆绑,而是学习合乎人性的审美,改善拍摄的水准和态度,最后满怀诚意地端出好作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