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俄罗斯,是一个在欧洲不被待见的国度!
这不被待见的成因,除了曾经的苏联辉煌和后续的没落,以及美国的打压之外,也有文化因素在内!
历史上曾被蒙古征服的过去,以及那无尽苦难的两百多年被征服史,让欧洲人对于俄罗斯特别不友好,认为他们是东方蛮子。
基于此,才有后续沙皇俄国的奋起出现。
你不让我融入,我就是要融入,以双头鹰为国徽,祖上也曾经扩过的沙皇俄国,先是出了彼得大帝,用一场锐意改革让欧洲正视俄罗斯。随后,沙皇俄国又从德国引进人才,让叶卡捷琳娜大帝成了女皇。
开明专制的女王有多伟大?
一句名言就能诠释:如果我可以活到两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威武的叶卡捷琳娜)
这两任大帝接连出现,用实力诉说了沙皇俄国的强势,欧洲宪兵就是这么牛!
骄傲的沙皇俄国,在后续也成了欧洲的拯救者,几乎用一己之力让拿破仑憋屈死,也让沙俄进入了帝俄时代最辉煌的几十年。
可这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被击得粉碎。
一场惨败,让沙俄原形毕露,知道了自己的落后,随后又开启了新一轮改革,这就是农奴制改革。
然后就是复兴,衰败,在复兴的轮回。
俄罗斯这个国家咋说咧。
属于那种打不死的大强(比小强大),看似总在落后,可落后之后,痛定思痛后,又会迎来一波崛起,让人不得不服。
这不,沙皇俄国的落后,在苏联时代又被反转,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一跃而起,成了左右世界的苏联。
苏联强势几十年,又落后了,然后苏联解体又成了俄罗斯,继续落后,继续遭遇遏制和打压。
可是这一切,俄罗斯早就经历过太多次了,按照历史沉浮的规律看,俄罗斯不会永远没落,因为这个民族有一股气势。
(气势)
这股气跟中华文明很像,那就是破而后立,奋起直追,然后迎来复兴。
这就是顽强的民族性和那基于文化底色的生命力。
中原文化的复兴,离不开绵延千年的大一统思想,还有贯穿文化中的儒家学派,无论肯定也好,鞭挞也好,这就是真相,也是星火燎原永远不灭的根源。
那么俄罗斯文化中复兴的动力何来?
从历史透视看,宗教永远都是影响至深的东西。找寻复兴动力,还是要从东正教中去找。
(宗教分布)
东正教跟俄罗斯产生关系,源自弗拉基米尔大公和他爹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公。
这两人都是基辅罗斯时代著名大公,也是俄罗斯从落后走向文明的关键人物之一!
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公,公元年上台,老妈是有着女大公之称的奥列加,一个强悍到男人都佩服的女人。
关于她的故事,有时间再说。
上任之初的他是个战争狂人,按俄罗斯编年史描述,这大公外形特彪悍、狂野。
一个大光头,仅仅留着一缕额发,脑袋很大脖子特粗,肌肉发达,胸肌鼓胀,全身唯一的装饰就是左耳戴的宝石耳环。
这造型,妥妥的海盗范式有没有,都是海盗范式了,当然是打仗狂徒。
据说他出征打仗时从来不带行李,困了睡马鞍或地上,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一遇敌人,不管来多少,都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堪称最勇猛的战士。
(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公去拜占庭)
当时的基辅罗斯长期跟拜占庭帝国干仗,打得拜占庭人焦头烂额。
罗斯人甚至三度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年、年、年),要不是希腊火助战(石油)拜占庭估计要完蛋。
这一切,让拜占庭帝国践行怀柔*策,用金钱买和平,在公元年跟基辅罗斯签订了和平条约。
和平之后两方开始贸易,穷得拉慌的罗斯人,纷纷去拜占庭倒买倒卖也让基督教文化,开始影响罗斯。
这就是强势文化,弱势武力对弱势文化强势武力的另类征服吧。
一通影响后,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公的妈奥列加,成了虔诚的基督徒,还去拜占庭帝国访问过,回来就成了罗马文化的迷妹。
唯一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却是一个坚定的复古主义者,最喜欢做的事除了打仗,就是按多神教信徒方式生活对拜占庭文化嗤之以鼻。
排斥过后,难免就起了窥伺的心。
在他看来,自己的父辈能兵临君士坦丁堡,自己当然也行。
(受礼的奥丽加)
于是,战争就开始了。
一生都在打仗的斯维亚托斯拉夫,一开始还有妈妈奥丽加的制约,作战的主要方向,是巴尔干和临近部落,等到妈妈年老不在多问*事后,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在彻底击败哈扎尔人,控制东欧后,周边区域,除了宿敌佩切涅格人有能力威胁基辅罗斯外,几乎没有对手。
失去对手后的他,不顾老妈的反对,将进攻的目光盯上了拜占庭帝国。
这恶意目光也引起了拜占庭帝国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的注意。
一看这家伙如此凶恶,再看看旁边的保加利亚人也不老实,本着舍财免灾心思,尼基弗鲁斯二世用了一出驱虎吞狼之策。
在公元年重金收买斯维亚托斯拉夫去进攻保加利亚。
所谓有钱好办事。再加上基辅罗斯也有涉足巴尔干的野心,两方一拍即合。
公元年,斯维亚托斯拉夫答应了拜占庭邀请进攻保加利亚王国,仅仅几个月后,就占领了保加利亚都城普列斯拉夫(位于多瑙河河口)。
这一来二去,攻势太猛,拜占庭帝国发现,这驱虎吞狼玩成了引狼入室。
惶恐的拜占庭帝国不管不顾,选择直接翻脸,转头又联合保加利亚进攻罗斯人,还还唆使罗斯后方的佩切涅格人进攻基辅,一时让罗斯人首都遭遇围攻。
一看这状况,斯维亚托斯拉夫那个气啊。
立马带兵回援首都,救妈妈和三个儿子。
大战一场后,终于稳定了局势。
从这件事可知,这斯维亚托斯拉夫是个典型的愣头青,打仗特别勇敢,但是谋略和国际制衡是一窍不通。
这也让他最后吃亏了,当然这是后话。
(进攻)
拜占庭帝国出尔反尔的态度,激怒了斯维亚托斯拉夫。
盛怒的他,将拜占庭当做主要对手。
恰在此时(年)老妈奥丽加逝世了,基辅罗斯最后一个亲拜占庭的*治人物走了,也让大公的进攻没了阻力。
几乎是同时,拜占庭帝国也出了变故。
名将约翰·齐米斯泽斯勾结皇后狄奥法诺,谋杀了自己的舅舅,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
这场人伦惨剧,让拜占庭人愤怒了。
可愤怒归愤怒,约翰·齐米斯泽斯还是在答应流放狄奥法诺,均匀分配财富,将凶手杀掉后成了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
由此可见,这西方皇帝不值钱啊。
给点甜枣,做个样子,就没人管了。
一场内乱让拜占庭换了皇帝,也让斯维亚托斯拉夫看到了机会。
唯一让大公没算计到的是,这约翰一世虽然上位不正,却是个拥有出色战略眼光且文武双全的帝王。
上任后的他,一改四面出击的国策,弄战略收缩,缓和国际关系,稳固帝国疆域。还跟神罗奥托一世通过联姻缔结了合约。
这一系列做派,让拜占庭帝国有了盟友也减轻了*事负担,可谓英明。
但是这一切,在崇尚武力的斯维亚托斯拉夫看来都是拜占庭人在示弱。
(拜占庭皇帝)
强者不需要盟友,有*队就够。
秉持着这样的心态,斯维亚托斯拉夫派使者去拜占庭帝国索取巨额贡金。
这做派,跟辽国兵临城下,让北宋送岁币差不多,不给我就打你。
拜占庭当然不服啊,两方就打了起来。
这场战争打得很没意思,因为毫无悬念。
勇战派代表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公,完全不是学院派,谋战派代表约翰皇帝的对手。
他的部队在进攻中遭遇埋伏,被拜占庭*围困在多瑙河重镇:德里斯特拉堡。
这状况,让斯维亚托斯拉夫无奈投降。
彪悍的罗斯人投降了,约翰皇帝也大度地答应了投降,转头还开了欢送会。
只是这回家的路并不太平。
深谙谋略的约翰皇帝,是个大阴人。
他不愿背负杀掉斯维亚托斯拉夫的罪名,让两国不死不休,就选择了假手于人!
在他的鼓噪下,跟基辅罗斯仇恨不少的佩切涅格人出手了,在大公回国的路上策划偷袭,俘虏了大公不说,还将他给杀了。
最后还将大公的头骨镶上*金,制成了酒杯,变成了平时喝酒的日用品。
嗯嗯,帝王成酒杯,这死法,可谓屈辱。
(酒杯)
这场拜占庭对基辅罗斯的战争,让罗斯人有什么感受?
答案是打仗除了要武力,还需要有文化动脑子,玩制衡。
这或许就是文明的进步史和迭代史。
当时的罗斯或许有人在反思,可当权的却没功夫,因为内讧了。
斯维亚托斯拉夫死的时候不到30岁,膝下有三个儿子,却没有指定合法继承人。
这是部落联盟影响下继承制的弊端。
长子嫡出那是没有的,只要是自己娃,就有平等的权利,也让三个儿子开始内斗。
三兄弟打来打去打了八年多,一个兴盛无比的强国,就被打成了弱国。
最后胜出的是小儿子弗拉基米尔大公。
一个改变了基辅罗斯命运的睿智大公。
(弗拉基米尔大公雕像)
老爹如此神勇却一招不慎成了酒杯,这让从小受奶奶影响的弗拉基米尔明白,有文化很重要。
他在任内干了很多事,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借助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因为动乱求助基辅罗斯时,迎娶了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
娶了个罗马正统公主,也让基辅罗斯有了沐浴文明辉光的机会。面对拜占庭帝国承认自己的附加条件:信仰基督教。
弗拉基米尔大公选择了顺从。
只是这顺从,也有过一番纠结!
纠结的不是信不信,而是选那个好。
当时的基辅罗斯,到了必须选择国教的发展时代。
首先:基辅罗斯封建制的发展,让地主阶级不断强盛,需要国家意识形态作为维系纽带,要不然大公一死估计又要分裂。
其次:当时的四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都有在基辅罗斯传教,如果自己不选,掌握不了主动权,最后被动选择,也是一场灾难。
最后:这宗教选择,事关基辅罗斯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继续跟自己爹一样只会打仗,基辅罗斯如何壮大?
这一切,是经济发展,信仰需要和血的教训后,痛定思痛的反思。
纠结的弗拉基米尔决定派人考察在定夺,然后,就用起了排除法。
首先:弗拉基米尔排除了小众的犹太教,因为信仰的人太少了,影响力不够。
其次:弗拉基米尔排除了不对盘的伊斯兰教,不让喝酒,罗斯人哪里受得了?
最后:最终的选择只能在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二选一!
这两个流派同属于基督教,却因为东西罗马分裂,教义已经有了不同。
看过这两个流派后,或许是因为地理距离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拜占庭帝国答应嫁公主的原因,弗拉基米尔选择了东正教。
作出决定后他立马行动,将境内所有能找到的罗斯公民动员到了第聂伯河洗澡,弄了一次盛大的皈依仪式,正式成了东正教的信徒。
(受到洗礼的大公)
自那以后,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个宗教的选择影响世界,也让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这一切为何会发生,跟选择了东正教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后来的做派息息相关。
首先:他在公元年,用自己十分之一的收入,修了俄罗斯第一个教堂,“什一税教堂”,带头传播东正教。
其次:弗拉基米尔引入拜占庭帝国的*治制度,改造自己国家的*体,给基辅罗斯,这个遗留了不少野蛮基因的国度,动了一次大手术,有了百官和行*区划。
最后:弗拉基米尔大公确定了基辅罗斯的文字,还学习拜占庭弄教育学校,制定律法,完成了文明发展史中最关键的一部,出现文字和法律。
简言之,要有文化。
宗教皈依,制度建设,文化孕育。
一个有文化的封建王国基辅罗斯,在弗拉基米尔大公改革后出现了。
三轮举措后,弗拉基米尔也开始了对外战争,做好了对世仇佩切涅格人的防御后,他立马派遣大*进攻波兰和立陶宛开疆扩土。
这就是天主教国家波兰跟东正教国家基辅罗斯,最早的纠葛史了。
虽然学了这么多,也让基辅罗斯进入了文明国家行列,但弗拉基米尔大公依旧犯下了致命错误。
(团结最重要)
这错误就是,他一直不愿意学习嫡长子继承制。
这就让大公死后的基辅罗斯遭罪了!
大公生育能力很强,有十个儿子(加上私生子)和两个女儿。
这么多子女,当然要抢啊。
这不,大公一死,基辅罗斯就乱套了。
先是大王子杀了自己的三个弟弟,准备杀弟弟雅罗斯拉夫时,遭遇了弟弟反杀。
雅罗斯拉夫到处找人对抗自己大哥。弄的波兰,瑞典,德意志邦国纷纷卷入基辅罗斯继承战争。
最后还是瑞典人给力,帮助雅罗斯拉夫获胜,成了基辅罗斯新大公。
雅罗斯拉夫是基辅罗斯历史上绰号“智者”的大公。
(智者)
上任后的他,主掌的基辅罗斯早已没了老爹和爷爷时的风采。
一看这状况,为了缓和国际压力,雅罗斯拉夫几乎一辈子都是构筑联盟体系,恢复罗斯的威望。
他先是跟瑞典公主结婚让瑞典成了盟友,后又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迎娶了欧洲的三个公主,拉来了三个同盟国。
最后又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欧洲的三个国王,成了欧洲不少国王的岳父。
一通联姻后,匈牙利国王,挪威国王和法国国王亨利一世都成了他女婿,特别是亨利一世,还是个著名的妻管严。
雅罗斯拉夫成了欧洲岳父,欧洲到处是自己的后人,有了这层关系在,后来的雅罗斯拉夫也特别大气有担当,但凡欧洲王室落难找他庇护,他都来者不拒,也让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
这一来二去,基辅罗斯从东欧小国,成了能左右欧洲时局的大国。
有了地位,这雅罗斯拉夫也不忘征战。
除了死磕拜占庭打输了之外,在跟波兰、立陶宛、芬兰、爱沙尼亚的战斗中都是屡战屡胜,让基辅罗斯地盘扩大了一大圈。
人缘好,仗打得好,更难得的是,这雅罗斯拉夫大公还是个有文化的人。
他下令将《圣经》翻译成斯拉夫文,编撰了斯拉夫最早的法典,在基辅修了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也让基辅有了无数洋葱头建筑。
但这样的智者,在继承问题上还是犯错了。
他虽然言传身教儿子们,要有文化,要团结,要兄友弟恭,也在临死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指定了继承人。
可他死后,深藏在血脉中的彪悍基因,依旧让五个儿子内讧。
五子内战,将强大的基辅罗斯打散了架。
再加上地主阶级的崛起和*阀的出现,基辅罗斯出现了不少小公国。
虽然基辅大公依旧是带头人,但是小公国阳奉阴违,公然独立也成了常态。
这状况直到雅罗斯拉夫的孙子: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成为基辅大公才有点缓解。
指望重塑基辅罗斯的他,任内充分吸取祖辈经验,先后召开了几次兄弟国家峰会,指望能重塑共识,共同对付威胁基辅罗斯的波洛伏齐人。
这效果还是有的,在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带领下,基辅罗斯诸多公国团结一心,基本化解了波洛伏齐人的威胁。
但是这统一之路依旧遥遥无期!
眼见统一不了基辅罗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出现手足相残的事,他还专门编撰了留给子孙的《家训》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成为德智体美劳五纬健全的孩子。
这教育吗,也让他的儿子们,没有出现手足相残的惨剧。
只是这手足相残惨剧虽然没有出现,但是另一个强大的敌人却出现了。
这就是来自远东的头狼蒙古人。
基辅罗斯的命运,在成吉思汗窥伺东欧后,就被注定了!
(罗斯人)
不过这注定的命运,在今日看,也不过历史的插曲。
因为这接连四任大公的教训和努力,让基辅罗斯有了国家底蕴,也让后续的俄罗斯,有了历史源流。
斯维亚托斯拉夫晓勇无比,让基辅罗斯成了武力强悍代名词,却败在文化谋略上。
弗拉基米尔大公吸取老爹经验,选择皈依东正教,补足文化课,让基辅罗斯有了封建国家的样子。却因为继承人失败。
雅罗斯拉夫继续补课,学会了国际关系学,成了欧洲岳父,也让基辅罗斯有了大国底蕴,依旧抵不过分裂命运。
最后的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则教会了子孙团结,懂得了强大在于团结,让罗斯人有了复兴可能。
这一代代传承,才有了面对蒙古人征服后,蛰伏两百多年复兴的可能!
说完历史,回看今日的俄罗斯!
或许他们不算有钱,或许他们不算有势,但只要底蕴还在,借助庞大的国土,富饶的产出,任何人真要小瞧俄罗斯,肯定是会吃亏的。
至于宗教的问题。
当土耳其人攻克了拜占庭帝国,让君士坦丁沦陷之后,东正教跟天下布武的盎撒人传播了天主教和新教之后,处于了绝对弱势之中。
这,或许也是天主教之盾波兰和立陶宛,总在叫嚣的根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