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1#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锡武

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

李介鸣

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

(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汤治疗。

(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

(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

(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

(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

(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

顾景琰

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

颜德馨

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气活血是关键。据此制定温运阳气方、行气活血方[温运阳气方药物组成为熟附子6g,炙麻*9g,细辛4.5g,生蒲*9g(包煎),丹参15g,葛根15g。行气活血方药物组成为桃仁9g,红花9g,赤芍9g,当归9g,川芎9g,生地*12g,柴胡4.5g,枳壳6g,牛膝9g,桔梗6g,降香2.4g,*芪15g],每于辨证论治基础上加以下药对

(1)附子配半夏:两药合用,同气相求,具温阳化饮,降逆散结之效。

(2)*芪配葶苈子:攻补相兼,一升一降,升则补宗气以扶正,降则泻肺气以消水,用治心水证有固本清源之效。

(3)泽兰配益母草:两药相配,相须而施,活血利水,瘀水同治,用治“血不利则为水”之证,有“菀陈则除之”之功效。

张琪

认为心衰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心阳鼓动无力,心气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为病之本;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阻滞为病之标。

心阳虚衰、血络瘀阻证治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予调心饮子加减,药用人参15g,*芪25g,甘草20g,小麦50g,红枣5枚,附子(先煎)、桂枝、麦冬、五味子、红花各15g,丹参20g,鸡血藤30g,赤芍15g。

心肾阳衰、水气凌心、血络瘀阻证治以益气温阳利水,方予温阳益心饮加减,药用人参、附子各15g,茯苓20g,白术15g,白芍20g,桂枝、生姜各15g,泽泻、丹参各20g,红花15g,葶苈子20g,甘草15g。

周仲瑛

认为心衰属于本虚标实,气(阳)虚而瘀,水饮上犯心肺。由于气(阳)虚血滞,脏腑气化功能障碍,水液输布失常,使体内水湿痰饮潴留,以致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且尤以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确立以“益阴助阳、活血通脉”为治法,温养心肾以治本,注意阴中求阳;活血通脉以治标,血行则痰化、饮祛、水行。

查玉明

认为慢性心衰的发展系正虚邪实、心肺两损,最终精气被夺,出现心阳衰竭之重证。心衰病机,其标在心,其本在肾。温肾阳、益心气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最佳法则,以真武汤为基础加减化裁。

林沛湘

认为心衰本虚为气虚、阳虚、气阴两虚,标实为瘀血、痰饮。气虚与阳虚,主要是心肺肾气虚与心肾阳虚。气虚者宜养心补肺益肾,常用养心汤合补肺汤化裁。阳虚内寒,水湿泛滥者,常用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若为格阳戴阳者,则须回阳救逆,可用四逆汤合独参汤加味治之。气阴两虚又可表现为心肺气阴两虚、心脾气阴两虚及心肾气阴两虚。以心肺气阴两虚为主者,用生脉散合补肺汤化裁。以心脾气阴两虚为主者,方用归脾汤合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化裁。心肾气阴两虚者,方用参芪地*丸加味。瘀血阻滞宜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化裁。痰湿者治宜燥湿化痰,可用二陈汤、平胃散为主治疗。若痰饮甚者,治宜化痰逐饮,方用五皮饮或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

李可

擅于运用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垂危重症,该方以附子3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丽参10~30g,山茱萸净肉60~g,生龙骨粉、生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组成。本方以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重用附子、山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使用大剂量附子,以大剂量甘草监制附子的毒性。重用山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认为山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

郭维琴

认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是心衰的主要病机。心气虚、心阳虚是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其中心环节,瘀血、痰浊、水饮乃其标实之候。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法。强调扶正固本,绝不可本末倒置,一味攻逐,以伤正气。常用基本方为*芪15~30g,*参15~3g,益母草10~15g,泽兰10g,桂枝6~10g,制半夏10g,北五加皮4~10g。

咳嗽喘息不得卧者加紫苏子、葶苈子、桑皮、白果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沫痰者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明显、畏寒肢冷者加附子、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久服桂枝者加麦冬以免温燥;有阴虚表现者去桂枝加麦冬、五味子;顽固性心衰而心脏扩大者,北五加皮用量减少;有呕吐者加用竹茹、生姜;若见阳脱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固阳救逆,并配合相应的西药急救,以图转危为安。

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