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儿童的哲学世界
摘要:哲学思维具有原始性,所以儿童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它始于儿童的好奇心,其思考内容主要是事物的起源、天地的形状以及事物的最简单的变化和关系。儿童哲学思维具有直观性和思辨性,比较容易产生原始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儿童哲学思维;原始性
01
儿童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
哲学是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不少人以为儿童没有哲学思维,这是一种误解。哲学思维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原始性。
哲学并不神秘,它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最一般看法,这些看法有的来自对知识和经验的反思和概括,有的则来自在没有背景知识情况下的想象和猜测。前者是抽象的哲学思维,后者是原始的哲学思维。原始哲学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原始思辨性。
所以,在没有各门具体科学以前,哲学就出现了,古代哲学是原始哲学。就个人而言,在没有各种知识和经验以前,也可以有原始的哲学思维。神话和童话都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哲学思考是人的本性。人并不是只在知识多了的时候才开始哲学思考的。所以,在儿童思维中发现原始的哲学思维,应当是正常的事。
儿童的哲学世界,是个有趣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儿童时的思维过程,几乎都被我们遗忘了。我通过对我儿子苗苗的童年时期的观察,确认了儿童具有原始哲学思维的事实。我曾在两本日记本和一些台历上,记下了苗苗从诞生之日(年7月)直到上小学的琐事和趣事。苗苗是个普通的孩子,不笨,也不算特别聪明,当年我对他也并没有讲过什么哲学。我在这篇文章中,将公布有关的一字未动的原始记录,作些简单分析。日记的日期用括号注明。
02
儿童的好奇心是儿童哲学思维的起点
原始的哲学并非源于对功利的追求,而是源于对宇宙的好奇。好奇是哲学思维的起点。苗苗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各种问题。请看他在3-5岁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啄啄鸡生蛋要蹲下来呀?”(.4.13)“飞机飞,为什么不掉下来呀?”(.7.1)“天下雨了,太阳到哪里去了?”(.7.1)“为什么冰棒冷?”(.7.1)“地下的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2.23)“爸爸,为什么你比安云哥哥大,却没有他高呢?”(.6.29)“为什么面条生的就硬,煮熟了就软?”(.6.6)“为什么天上的月亮成了半个了?”(.8.1)“为什么水里的泡泡都是圆的?”(.8.13)“颜色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呀?”(.11.11)“世界上哪个数字最大呀?”(.11.11)
哲学是穷根究底的学问。哲学思维就是不断的追问。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不断追问下去,最后就进入了哲学领域。因此哲学的好奇心比一般的好奇心更强烈,总要把答案变成新的问题。
苗苗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娃儿爱问,而且是一问到底。晚上,天下小雨,他就问:‘天下雨干什么呀?’‘天怎么下雨的?’叫人没法回答。请听他同我的问答。他问:‘他们到哪里去啦?’我说:‘走了。’‘到哪里去啦?’‘上班去了。’‘上班干什么呀?’‘开会。’‘开会干什么呀?’‘学习。’‘学习干什么呀?’‘工作。’‘工作干什么呀?’‘干革命。’‘干革命干什么呀?’……实在问得人不耐烦。他问问题时,还不准我讲‘不知道’、‘不晓得’、‘不清楚’之类的话。我说‘不知道’,他就把问题重复一遍。我又讲‘不晓得’,他就把问题再重复一遍。我若再不回答,他就要发脾气了。”(.3.11)
不断的追问是哲学思维的萌芽。孩子的好奇心越强,追问得越多,他的哲学思维就开始得越早。儿童哲学思维主要思考的问题是:事物的起源、天地的形状、事物的最简单的变化和关系。
03
不断的追问导致对事物起源的思索
不断的追问,追问到最后,就会问到最初的原因,就会问到世界及其各种事物的起源问题。宇宙以及自然万物的起源,是人类最先提出的哲学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各个民族原始哲学的主要内容。神话就保留了许多原始哲学的记载。茅盾先生说:“不论什么发展阶段上的民族,一定有代表他们宇宙观的开天辟地的神话”,这些神话表明:“原始人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便是他们的原始哲学。”
我认为,“神话的思维方式是编造故事的思维方式,神话的认识模式是用神话故事情节来说明现象成因的认识方式。”“原始人类的这种思维方式,同现代人童年时期的思维方式相近。”“神话是人类处于幼稚时期的‘人话’。”起源神话就是以神话的形式对最初的哲学问题所作的最初的回答。神话思维的一个特点,是相信万物有起源,并想象事物的发生均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一物是由另一物一下子变成的。现代儿童也会应用神话思维来提出和回答事物的起源问题。
苗苗就像先民和古代哲学家那样,喜欢追寻事物的起源。他5岁时曾问过天、地球和星星从何而来的问题。年7月9日晚,江苏溧水县发生了5.1级地震,南京有明显震感。“晚饭后,小苗苗一直在谈地震,请听听他的问题:‘为什么会地震呀?’‘地震了动物园怎么办?’‘地震了楼上的房子容易倒,我们楼下不容易倒。’‘我们在幼儿园是在楼上睡觉的,要地震了怎么办?’‘地球是什么变的?’‘地下是什么?’当我说地下是石头后,他问:‘石头底下又是什么?’他又问:‘天是从哪里变来的?’‘本来就有的。’我说。‘那在很早很早(当时他一口气讲了十个‘很早’,他追求的就是最早——今注)以前是什么变的?‘你爸爸说不出来了。’他妈说。‘爸爸,星星是从哪里来的?’‘是宇宙本来就有的。’‘什么叫宇宙?’‘就是天呀,星星呀,等等。’‘那星星是从哪里来的?’‘星云物质变来的。’‘什么是星云物质?’刚好桌上有今年第2期《天文爱好者》,背面是星云物质的照片。我就对他说:‘星云物质就是这一点一点的东西,后来吸引成星星。’‘那很早很早(又一连说了9个‘很早’——今注)以前又是什么呢?(.7.9)他相信万物都有最初的起源,否则他就会感到困惑。“‘老虎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大老虎生的。’‘大老虎是从哪儿来的?’”(.5.15)这样追问下去,就会涉及进化论,涉及自然观。
对一些事物的起源,苗苗也喜欢用“变”来回答。这种变是突变,在一瞬间一物就变为另一物。他当然无法具体想象变的过程,就像《西游记》未描述孙悟空变成庙宇的过程一样。“今天,苗苗的幼儿园到玄武湖去玩,晚饭后,他问我:‘爸爸,海豹是从哪里来的?’‘变来的。’‘什么东西变的?’我愣住了,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就说:‘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了。’‘你讲嘛,海豹是什么变的?’‘是猫变的。’‘啊?猫变的?猫又不会下水,海豹怎么会有这个?’他将双手环起来,做划水的姿势。‘对,爸爸讲错了。’他妈妈说。‘海豹是鱼变的,是大鲨鱼变的。有游水的(他又重复做了那个动作),还有鲨鱼一样的尾巴。’”(.4.27)儿童用“变”来解释事物的起源,这同神话思维也是一致的。
但苗苗毕竟生活在工业文明之中,所以他有时又用“造”来代替“变”,想象一些自然事物是人制造出来的。“晚上,我给小苗苗洗脚,他又同我谈起天文学了。‘爸爸,你说地球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星云变化来的。’‘地球是工人造的。’‘为什么呢?’我问。‘地球上不是有铁吗?有那么多的铁,就是工人造的。’”(.12.3)
苗苗有时像古希腊的原子论者,想象许多东西是由原子组成的。“晚上,苗苗说:‘我知道原子,原子就是古时候的一种石头,圆圆的,有各种颜色。’”(.6.13)“苗苗是幼儿园的自然哲学家。你不信吗?请听听他的原子论吧。‘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是由原子组成的。火有火的原子,水有水的原子,墙有墙的原子。原子都是看不见的。’这儿‘火的原子’、‘水的原子’、‘墙的原子’完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这个想法在科学史、哲学史上曾出现过。他讲完后,又问:‘爸爸,地球是由什么原子做的呀。’我说:‘土的原子。墙也是由土的原子做成的。你看,工人把地下的泥土挖出来,一烧,不就成了砖头了吗?’这个问题我暂时不可能对他讲清楚。于是我就用了恩培多克勒的元素说,这种学说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他的智力水平即将进入古希腊的阶段。(.11.18)这两段日记表明,5周岁的苗苗关于原子论已提出下列思想:原子是一种圆形的有各种颜色的小石头;它古时候就有;它很小,我们看不见;万物皆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原子。他的这些言论若放进古希腊哲学资料中,恐怕又是一个德谟克利特。他显然是听我说过原子,具体情况已想不起来了。但我不可能向他系统介绍原子论,可以肯定,他的这些想法基本上是他的创造。三年以后,我又同他谈到原子问题。“我问:‘一支粉笔一分为二,一直分下去,最后还会有粉笔吗?’‘没有了,因为看不见了。’‘能再分下去吗?’‘不能。’‘分到原子还能再分吗?’‘不能,因为原子看不见,你怎么分?’”(.7.11)苗苗的这些想法表明,在儿童思维里可以找到古代原子论的雏形。
04
天地观是儿童的宇宙观
在原始人类的心目中,宇宙便是天和地,原始的宇宙观便是天地观,所以天地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是人类最早提出的又一个问题。在我国少数民族的神话和史诗中可以找到我国古代哲学家与天文学家提出的盖天说与浑天说的萌芽,表明这些学说的提出与流行是符合认识发展规律的。有趣的是,苗苗也有类似想法。
许多民族的先民都思考过天为何不掉下来的问题,苗苗也有过这种杞人之忧。“晚上,吃完饺子,我带小苗苗出去散步。他看天上的星星,就问:‘星星是什么做的?’我想了一下,说:‘是泥巴和石头做的。’……一个小时后,我们早已回到了家,他忽然又问:‘爸爸,为什么星星是石头做的,它不掉下来?’我说:‘是吸引力吸的。’‘是不是地球把它弄上去的?’‘我说不出来。’‘你的本子上不是有吗?’后来吃桔子,他又说:‘星星是地球吸的,慢慢慢慢地把泥巴石头吸到天上,就掉不下来了。’”(.11.13)地球怎么能把石头吸到天上去呢?同神话思维一样,儿童的哲学思维也具有荒诞性。
他虽然不可能看到大地是球,但却相信这一点。“晚上他画画,小王延在旁边看。苗苗说:‘我在天上画个地球。’小王延说:‘啊?天上还有地球呀?’苗苗回答得很妙:‘当然有,你坐在宇宙飞船上,就可以看到地球了。’”(.7.20)在这以前,他曾提出过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可谓是绝妙的问题:“爸爸,我们住在天上,还是住在地球上?”(.3.26)
水成平面的常识容易使人们把上下的区别绝对化,所以古人无法想象地球“下面”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就容易接受大地平面说。苗苗也曾对大地的球形感到困惑。“最近我为了讲托勒密与哥白尼,借了一些小册子,上面都画着地球。地球,小苗苗早就知道了。于是他就看这些书。有一次他问他妈妈:‘爸爸为什么老是借地球的书呀?’有时他叫我讲给他听,不能随便讲,而是要念书。于是,什么‘地球是运动的’之类,他也知道了。晚上,他问我:‘爸爸,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地是平的呢?’我一时不知怎样说好,就用拳头比划给他看:‘地球本来是圆的,可是地球特别大,人在地球上就显得特别小,那一点点小的地方,看起来它就是平的了。’这种解释,他是无法理解的。于是他提出他自己的理论:‘地球给土埋起来了。’他的意思是说地球给土埋起来了,所以是平的。‘不是的。’我说:‘泥巴、土本身就是地球。’‘那为什么人挖土,看不到地球呢?’”(.3.16)“‘地球底下是什么呀?’‘是人。’‘是人怎么不会压到他们?’”(.8.13)儿童的哲学想象离不开直观的形象。既然地球是由泥土构成的,那为什么我们挖土时却看不到地球呢?这个问题对儿童是说不清楚的。
多年前的张衡曾这样叙述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天之包地,犹壳之裹*。”6岁半的小苗苗也有同样的想象,只是他不恰当地把宇宙模型称作“地球模型”。“上午给他穿衣服时,他说:‘爸爸,鸡蛋是个地球模型。蛋*是地球,蛋白是天。’‘那蛋壳呢?’‘是全世界。’他吃煮鸡蛋时,咬了一口,露出了蛋*,说:‘爸爸,你来看地球模型:这是地球,这是月亮,这是天。’”(.2.16)
苗苗上小学二年级时,已经能比较好地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问题了,需知这个问题在哥白尼以前使十几个世纪的人们都感到迷惑。“中午吃饭时。我问苗苗:‘是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那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地球转,却看到太阳运动呢?’苗苗答:‘因为我们在地球上。’‘要是我们站在太阳上呢?’‘那就看到地球在动。’‘要是我们站在月亮上呢?’‘那就会看到太阳和地球在转。’然后他又补充说:‘其实太阳、地球、月亮都在动。’‘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却看不到地球在动?’他反问:‘地球有多大人又有多大?’他认为我们之所以未能看到地球在动,是因为人太小的缘故。”(.7.11)他没有相对运动的思想,但却认为太阳也在运动,在这一点上,他超过了哥白尼。
05
儿童的朴素唯物论与朴素辩证法
在苗苗的哲学世界里,还有不少其他的原始哲学思想,这些思想表明,他有朴素唯物论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他有拟人化的想法,那是二、三岁时的事。“晚上,我抱他到处玩,他对月亮说:‘月亮下来玩。’向月亮招手,又说:‘月亮回家。’”(.5.6)这可以说是万物有灵论的胚胎,但还谈不上什么唯心论。这使我想到,人们在刚开始认识事物时,总有一种自发的朴素唯物论与朴素辩证法的观点,随着认识的发展,慢慢接触事物和关系的复杂性,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反映,才会出现比较明确的唯心论与形而上学。
苗苗10岁时所信仰的唯物论,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苗苗,你现在在这里写作业,这个桌子在这里。你出去玩了,这个桌子还在不在这里了?’‘在。’‘为什么?’‘因为桌子不是活的。’(意思是说桌子自己不会跑走——今注)‘你现在在这里,爸爸在这里。你出去玩了,爸爸是不是还在这里呢?’‘在。’‘为什么?我是活的呀!’‘但你没有走呀。’”(.3.25)他始终相信,桌子是他感觉以外的存在,只要桌子自己不会跑,那他离开桌子时,桌子一定还在那里。
他9岁时相信经验的可靠性。“‘明天早上天会亮吗?’‘会。’‘为什么?’‘我根据一天天的经验。’‘经验可靠吗?’‘可靠。’‘为什么?’‘因为太阳不会在一天内毁灭。’”(.8.15)不知休谟读了苗苗的这些言论有何感想。苗苗认为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我们对它就没有认识。“‘宇宙是不是有限的?’‘永远不知道。’‘为什么?’‘看不到我们怎么会知道?我在廖明家的事你知道吗?’”(.8.15)这已有了狭隘经验论的苗头。
我们再看看苗苗关于时间与空间的一些说法。“我拿一个空茶杯问苗苗:‘里面有什么东西?’他看到杯内还残留一点水,就说:‘有水。’我把剩下的一点水倒了,问:‘还有什么?’‘还有一点点水。’我又倒了几下,问:‘还有什么?’‘还有水气。’‘还有呢?’‘还有氧气。’‘你能不能找一个什么也没有的东西给我看看?’‘不能。’‘为什么?’‘因为你把空气弄掉了,别的空气又进来了。’苗苗说:‘如果时间不动,我就会像唐僧一样长生不老了。’我问:‘什么是时间?’‘时间就是一分钟、一秒钟。’”(.7.11)“晚上看电视剧《女所长》,剧中主角女所长有一句台词:‘工作中出现反复怕什么?没有笔直的道路。’苗苗听了立即说:‘时间是笔直前进的。’‘为什么?’‘因为时间永不回头。’”(.8.11)“吃中饭时,他妈妈问苗苗什么时候洗澡。苗苗皱了眉头,说:‘一进澡堂,时间就过得快了,就像在飞碟里一样。在里面过一点点时间,一出来,天到黑了。’(意思是不能到外面玩了)‘苗苗,你讲的道理就是相对论。’我说。”(.3.2)这些都是十分朴实而又富有童趣的想法。
苗苗也有一些非常简朴的辩证法思想,例如他能用联想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一个事件的后面如果常出现另一个事件,他就能把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并把前面事件看作是即将出现的后面事件的信号。请看苗苗两岁多时的例子。“这两天我送他上幼儿园,总要抱着他在外边玩一会,摘朵花给他,叫他给幼儿园的奶奶看。到了幼儿园,他果然不哭,说:‘奶奶,奶奶,花。’而且还跟我说再见。可是一两天后,他就说:‘我不要花,一摘花就上幼儿园了。’”(.10.18)“上午我给他别手帕,他不肯,说:‘一别手帕就上幼儿园了。’(.11.12)
苗苗一年级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每一个人都认识所有的人。他说:“有一家人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又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又认识一个人,那这个国家的所有的人他们都认识了。”(.2.16)这是人与人都相互联系的观点。
下面的例子也颇有哲理。“他前两天问我:‘海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我说:‘从大河里来的。’‘大河的水从哪里来的?’我说:‘从高山上淌下来的。’‘高山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从天上来的。’然后他说:‘呵,水换来换去,所以一直用不完。’这就是小苗苗的自然辩证法思想!”(.6.13)
他有时也会用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说明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儿童思维中也能找到它的幼苗。“以下是他现在回答某种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苗苗,这个饼你想吃不想吃?’‘我不想吃,可是我又想吃。’‘苗苗,你跟我上街去吧?’‘随你,我想去,又不想去。’”(.6.21)后来他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谈论地球的大小。“‘地球看我们房子,就像我们看原子一样。’妙!妙!妙!我不禁为儿子欢呼,叫好!这不是哲学家的语言吗?(虽然我不希望他成为哲学家)他就是这样理解地球之大的。”(.11.18)“一年多后,他又说:‘爸爸,宇宙来的人看我们的地球,不是小得像一个弹子吗?’(.2.16)这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地球又大又不大。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在变化和相互联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观察到这一点,这并不需要大量背景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儿童思维容易形成原始的辩证法。只有当人们对世界作进一步的具体认识时,才会出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06
儿童哲学思维的直观性与思辨性
哲学思维本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思维,但儿童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苗苗一、两岁时的语言中,尚无抽象的概念。他根据外形或功能的相似,把一些物体看作一类,每类用其中的一个物体来称呼。这个物体可能是最早接触到的,也可能是接触比较多的物体。“这两天他很喜欢吃炒米花,叫做‘豆豆’。”(.9.5)“早上睡在床上,他嘴里有根头发,他妈妈问是什么,他说是‘面面’。他把短绳子叫作‘面面’。”(.12.11)凡是细而长的东西,他都称为“面条”。“他有抽象思维能力吗?他把电灯、日光灯、电灯开关、火表、玩具汽车上的灯,甚至收音机里的亮光都叫作‘灯’。他把象棋、塑料数字、小积木、跳棋以及其他小玩艺儿,都叫作‘棋’。他把扑克牌、年历画片、小纸片都叫作‘牌’。他把大球、小球以及圆形的东西都叫作‘球’。”(.12.18)“他把萝卜叫做‘磨’,结果这‘磨’弄成了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像茨菇、胡萝卜、蒜头等等,他都叫作‘磨’。”(.2.20)这“磨”的称呼大约是他自己的创造。“他有他自己的词汇,苹果核叫‘骨头’,墨水叫‘紫药水’。”(.1.1)
儿童哲学思维的特点是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缺乏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但却可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儿童常从眼前的现象和感觉出发,应用形象思维进行思考,并夹杂着一些很幼稚的抽象思维的因素。儿童的原始哲学思维如同古代的哲学思维一样,具有直观性。当我问他几何学上的直线问题时,他头脑里出现的是绳子的形象。“‘苗苗,两个点的中间,可以画很多条线,最短的线是什么?’‘直线。’‘为什么?’‘一根绳子如果弯了,可以拉直,它就更长了,直线就不能拉得更长。’”(.7.11)
一定的概括能力是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环节。苗苗10岁时已显示出了这种能力。“晚上苗苗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并吃花生米,对我说:‘爸爸,造出来的东西可以一模一样,像电视机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就一模一样。自己长出来的东西,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就像花生米,就没有两颗是完全一样的。科学家早已确定,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我说:‘苗苗说得好。这是很好的想法,我马上把它记下来。’”(.1.26)一边吃花生米,一边看电视,突然想到电视机的模样都是一样的,却没有两颗完全一样的花生米。由此又想到了“造出来的东西”与“自己长出来的东西”的区别即人工制造物与天然生成物的区别,这就是苗苗的哲学头脑。
对于儿童的哲学思维来说,想象力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儿童的哲学思维又具有古代哲学式的思辨性。“晚上,他妈妈问他:‘天为什么会下雨?’他答:‘地下的潮湿往上冒,天上的干湿往下掉。’他居然提出了‘干湿’的概念,他看过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吗?然后他问他妈妈:‘云是什么组成的?’他妈妈答不出。他回答道:‘云是雨的空气。’‘雨的空气’,回答得多好!”(.11.9)“‘爸爸,鸡有几根肚肠子呀?’‘我不知道。’‘有三根。一根是吃饭的,一根是生蛋的,一根是大便的。我是科学家。’”(.8.13)这时,5岁的小苗苗,多像一位古代的哲学家。
正因为儿童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所以哲学教育、哲学思维的培养,应当从儿童做起。
林德宏,江苏南京人。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其后一直在南京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年担任科技哲学硕士生导师,年任教授,年任博士生导师,年5月当选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曾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哲学系主任、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终审小组成员。曾教授哲学系自然辩证法课、理科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课以及面对全校德自然科学史课程。科学史教学获普通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主要著作有:《科学思想史》《物质精神二象性》《东方的智慧》《科学认识思想史》《人与机器》《科技哲学十五讲》《自然科学史概论》等。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年04期
编辑
杨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