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入脾、胃、肺经。
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
大蒜治腹痛冷泻
《濒湖集简方》记载,治心腹冷痛:蒜,醋浸至二、三年,食至数颗。
有个小伙子打完网球后,心烦发热,汗流浃背,口干口渴,马上跑到水龙头前,打开水龙头咕噜咕噜饮起生冷凉水来,谁知还没走到家里,就肚腹绞痛,随后大泄一通,泄完后,照样腹痛不解,两天后还没好。
老爷爷便教他用单味独头大蒜,两个捣烂如泥,加红糖,以清水一碗,放在火上煮开,趁热顿服。
吃第一次腹痛减半,吃第二次,痛止病去,从此他便不敢运动完后,喝冷水了。
老爷爷说,运动后,阳气发散于外,里面脏腑容易虚寒,这时水寒再进来,身体阳气温化不了,就会闭塞经脉,导致腹痛水泻。而大蒜治腹痛冷泻,是医家民众常用之品,药食兼备,简验便廉,除了本身能温化寒湿外,它解毒杀菌作用也强,故善于治疗饮食生冷或者不干净食物,导致急性腹痛腹泻,真乃药食兼俱之佳品也。用大蒜辛温之气,李时珍说,可以去寒湿,辟邪恶,治冷痛,加红糖调和口感,又可以调和血脉。
小指月说,难怪大蒜又可以单独治疗饮食生冷海鲜螃蟹之物中毒腹痛,《姚僧坦集验方》记载,干蒜煮汁饮之治食蟹中毒。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上海中医药杂志》记载,马某,女,19岁,劳动后,饮用生水,遂发生腹痛,肚脐周围疼痛剧烈,随后腹泻三次,仍不能止痛,遂用紫皮大蒜两个,大约三到四钱,剥皮捣碎,再加红糖一钱,煮小半碗水,趁热顿服。服第二次药后,泄止痛愈,不再发作。
大蒜疗疮癣
一个小孩子背上起了一片疮疖子,肿痛难忍。
老爷爷说,你家里厨房就有药可以治自家的病。
这娃子的母亲不解地问,我厨房没有药箱啊?
老爷爷说,大蒜是味药,也是厨房宝,世人若尽知,疮疖不发了。
然后老爷爷教她用独头蒜捣烂贴敷在疮疖肿痛处,原来大蒜有解毒消肿之功,很快就疖散肿消。
老爷爷说,除此之外,大蒜在民间还可以直接切片外擦,或捣烂外敷,治疗各类皮肤疮痛或头癣瘙痒,而《本草拾遗》中就记载,大蒜乃疗疮癣,至平至常之药,却能宣通温散,辟恶邪气,效果神奇。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1、《外科精要》记载,治背疽漫肿无头者(用湿纸贴肿处,当一点先干处,乃是疮头):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钱许。研烂,置疮上,铺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
2、《食物本草会纂》记载,治一切肿毒:独头蒜三、四颗,捣烂,入麻油和研,厚贴肿处,干再易之。
3、《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记载,治神经性皮炎:蒜头适量,捣烂,以纱布包裹,外敷患处。另用艾条隔蒜灸患处到疼痛为止,隔日一次。
大蒜拾珍
1、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记载,治肺结核:新鲜大蒜,每次一至二头,捣碎后以深呼吸吸其挥发气,每日二次,每次一至三小时。
指月按:用大蒜煮粥,送服白及粉,治疗肺结核咳血,也是一个民间验方。因为大蒜味辛走肺,又有独特解毒杀虫的作用,所以常用于肺结核的保健食疗方里头。但大蒜毕竟是辛散气机之品,又温热容易助火,久服太过,会耗血伤阴损目,所以要把握这个度。
2、《贵州中医验方》记载,治小儿百日咳:大蒜五钱,红糖二钱,生姜少许。水煎服,每日数次,用量视年龄大小酌用。
指月按:这个蒜姜糖汤,虽然是由普通食材构成,却有姜蒜辛温发散,红糖甜味和中,能令小儿胸中气机开畅,血脉调和,可以治疗一般的百日咳。
3、《稗史》记载,治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脐中,水从便漩而下。
指月按:田螺乃凉利之品生于湿地,能清热利水,治小便涩滞难通,故有个单方治热性的小便不通:用田螺5枚,葱白2两,食盐5钱,同捣烂,用锅炒热,以布缠裹敷脐。同样用田螺配大蒜车前子敷脐,借助大蒜开窍之功,原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讲,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这样肌表毛窍,经络管窍能被大蒜打开,这田螺车前子利水的功效便发挥出来。
4、《本事方》记载,蒜连丸治脏毒:鹰爪*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
指月按:鹰爪*连乃*连之上品也,独头大蒜亦蒜中之极品,*连本身乃治痢之圣药,而大蒜亦治腹中冷痛杀虫止泻之良品,两味药相结合,既有*连败毒厚肠胃,也有大蒜辛烈辟恶浊,畅气机,所以肠腹气机通畅,败浊得下,脏毒自去。
5、《永类钤方》记载,治妇人阴肿作痒:蒜汤洗之,效乃止。
指月按:大蒜能解毒杀虫,以其气味独特,令寒湿消去,虫不得生,所以《食疗本草》里头讲,用这种食疗之品,却可以作为药物以杀虫治痒。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2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3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仙茅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杜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苁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锁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补骨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益智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菟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沙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蛤蚧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核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虫夏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韭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阳起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紫石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狗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羊红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当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阿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何首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龙眼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楮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沙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百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麦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玉竹(葳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枸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墨旱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女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椹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黑芝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龟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鳖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浮小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糯稻根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乌梅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罂粟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诃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榴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赤石脂、禹余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山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覆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螵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螵蛸(乌贼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莲子(莲子心、荷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芡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椿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冠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常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硫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矾(明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蛇床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蟾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樟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鳖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土荆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露蜂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升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