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膏方,走医保你也不能胡乱地吃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11468_1/

又到了秋冬季节,医院早早地拉起了横幅,热烈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开膏方,冬令进补,正是时候,此时不补,更待何时!

就跟夏天卖三伏贴是一样的,搞得好像什么人都能用似的!

我唱唱反调,让想进补的朋友冷静一下。

先说个故事,上周才发生的。

上周我的一个朋友领着一位警察先生过来玩,这位警察先生人高马大,身体壮实,穿着紧身的衬衫,胸肌呼之欲出。

这就么一个说话声音洪亮,满面红光的壮汉,一进门就直呼自己虚弱。怎么个虚弱法呢,就是怕冷,特别怕冷。

可是他一边说着怕冷,一边在只有20度室温的房间里,穿着一件衬衫,流着汗。

我问他你哪里怕冷了?他说主要是后背和小腿,老是觉得凉飕飕的。但同时手脚心全是汗,尤其是到了夏天,手心的汗多到完全没办法和别人握手。

然后由于汗多,所以手脚也总是冰凉的,很不舒服。

另外胃也虚寒,一吃冷的东西就拉肚子,同时腹痛难忍,甚至痛到要整个人蜷缩起来才行。每当这时,他都会赶紧吃两包枫蓼肠胃颗粒,一吃就好,所以这药他常备。

枫蓼肠胃颗粒的功效为清热除湿化滞。用于急性胃肠炎,属伤食泄泻型及湿热泄泻型者,症见腹痛腹满、泄泻臭秽、恶心呕腐或有发热恶寒苔*脉数等。

这么个治疗湿热证的药,如果用在脾胃虚寒的病症中,那正好就用反了,不但不会好,还会加重病情。

那既然这位警察同志一用就好,说明什么问题?他的胃痛是因为湿热,而绝不是因为虚寒!

我看了一下他的舌头,果然不出所料——舌质红,舌苔*厚腻。另外脉沉而有力振指,跳得很快。这种舌脉是虚寒,他是不是在逗我?

但是他非常肯定他是虚寒。因为之前他看过两名位高权重的中医专家,一位是退休的某中医大学的校长,一位是在职的某中医大博导、教授。

他们都认为他是虚寒,要补。

所以他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吃专家开的方子。后来直接改成了膏方,去年冬天一口气吃了三个月。

我忍不住地要来膏方的配方看了一下,惊了。里面总共有75味中药,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的补益药物,比如鹿角胶、阿胶、鳖甲胶、山芋肉、仙茅、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熟地、*精。。。。。

警察大哥说,就连制作膏方的人看到这么大的组方也很惊讶,觉得太多了。

结果呢?自去年冬天吃完以后,警察大哥就越来越冷,越来越虚了。汗出不止,冷感加剧。

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是过度进补之后,导致的内热极盛,而出现的阳盛格阴。

阳盛格阴是怎么肥四?

阳盛格阴指热极似寒的一种反常表现。病的本质属热,因邪热内盛,深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具有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热,身大寒而不欲近衣(不恶寒反恶热)等反映热盛本质的症候。其实质为真热假寒。

简单地说,就是物极必反,热盛到一定的程度时,反而出现了寒证。就好像高烧的时候,反而会冷得打摆子。

这就是为什么警察大哥越吃越冷的原因。

所以说,膏方进补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补过了,适得其反。

膏方自古就有,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膏方最早萌芽于东汉末年,后来在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里,对膏方的使用和制作做了详尽的说明。

之后到了宋金元时期,膏方已经逐步走向成熟,除了官方的和剂药局外,民间也有很多药商制作膏方,大大地推进了膏方的发展。

不过即使这样,在宋代的膏方,药味也一般多为10余味,比起最早的一味药单煎为膏是多了一些,但是和现代的动辄大几十味药的组方比起来,还是精炼了很多。

近代的膏方研究成果主要是年秦伯未先生的《膏方大全》,和年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里面有膏方58首。到了年《全国中成药产品集》里,膏方增至首。

膏方本来是治疗慢性疾病的,但是现在临床上用的却多为膏滋药,以补益为主。医院的大力号召,把膏方变成了保健品,有事儿没事儿的都最好来上两瓶。

但其实如果身体健康,尤其是实热、湿热、痰湿壅盛体质的人,都不适合吃膏滋类补品,不但不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

就像这位警察大哥,他肯定不能再补了。后面要做的,就是散热透热清热。他现在已经出现入睡难、睡眠不安、心情容易紧张,心跳加快等症状,再补下去必然出现温病重症。

膏方,也是药,也要辨证使用。不能一味进补,胡乱吃啊,能走医保也不行。

讲真,什么药补都不如食补好

来点儿八珍粉吧

比啥补药都不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