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运气药食学养生的最高境界 [复制链接]

1#
孩子复学复课你准备好了吗 http://www.yidannajf.com/jbzl/11004.html

一、五味养五脏

天有四季,人有五行,而饮食则有五味:甜、酸、苦、咸、辛。

五味刚好与人的肝、心、脾、肺、肾相互对应,这就是《*帝内经》中的五脏五味论。

《*帝内经》将年分为五季,对应五行学说,这五季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

与这五季相对应的饮食又被称为五味,即:甜、酸、苦、咸、辛。

《*帝内经》说:“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五脏便与五味相对应。在不同的季节进补不同滋味的饮食,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甜味(中医称“甘”),具有补缓、和脏腑的功效,就与春天最为契合。

酸者,有收敛、固涩之用,它不但可以止渴还能止汗,与它相对应的季节应该是夏天。

苦味有泻火的用途,同时可燥可坚,在长夏来食用就非常应景。

咸味,它的功能在于散结软坚,秋冬、长夏都可以食用。

辛味,有发散和行气、行血的作用,冬天的时候非辛辣不行。

二、选择合适气味的食物,才能起到最好的养生效果

“酸苦甘辛咸”五味,饮食养生,食物的四气五味,是和脏腑、阴阳、气血密切相关的。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养肝的“酸味”食物:五味子、枸杞、李子,这些都是酸味的果实,适当进食,能“养肝”,吃多了却又可能“伤肝”,比如李子就是。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养心的“苦味”食物:比如莲子、柏子仁等等,都有点苦味,其实,清心也是一种养心。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养脾的“甘味”食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饴糖、大枣。这两种食物都是很常用的养脾食物,但要是吃多了,却又腻胃伤脾。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养肺的“辛味”食物:比如生姜,发散风寒,宣肺理气,但如果吃“过”了,辛温的姜容易伤津生燥;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养肾的“咸味”食物:很多养肾的药食,炮制时大多有“盐制”,比如杜仲、补骨脂;单咸味伤肾。比如高血压,就和吃盐过多有关。

三、六气与五味

《*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出: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作为一个治病的医生,必须明了六气所司的气化,以及五味、五色的产生与五脏之所宜,然后才可以对气化的太过、不及和疾病发生的关系有了头绪。

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

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

四、药物阴阳五行药理

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

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血;

火性药(味咸)补心,补心者补神;

土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

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

水性药(味苦)补肾,补肾者补精。

五、五行药物汇总:

(一)、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中木桂羊肝(肉桂桂枝桂心)。

2、木中火椒蜀椒

3、木中土姜(生姜干姜炮干姜)粳米阿胶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

5、木中水附子苦参。

(二)、味咸皆属火:(计15味)

1、火中火旋覆花鸡心。

2、火中木大*代赭石葱叶芥子。

3、火中土泽泻*饴。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15味)

1、土中土人參牛脾。

2、土中木甘草(炙甘草)升麻半夏*芪。

3、土中火大枣鸡子*。

4、土中金麦门冬白酨浆苦酒酢。

5、土中水茯苓瓜蒂。

(四)、味酸皆属金:(计15味)

1、金中金五味子犬肺胡麻油。

2、金中木枳实石膏雄*牡丹皮。

3、金中火豉(咸豉)皂角。

4、金中土芍药杏仁。

5、金中水薯蓣王瓜根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8味)

1、水中水地*猪肾熟地*。

2、水中木*芩栀子薤白韭叶柴胡麻*知母葱白赤小豆。

3、水中火*连栗子。

4、水中土白术。

5、水中金竹叶龙胆草木通(通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