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太医薛立斋曾记载一例关于胡芦巴的药用效果。有位患者因失明而长期服用胡芦巴,每日坚持,历经不到一年时间,竟意外感受到眼中微痛,如同虫子在爬行,伴随着一阵阵的痒意。然而,这种不适过后,他的眼睛竟然逐渐恢复了视力。薛太医对此点评道:胡芦巴的益命门之功,犹如熊熊大火,能够迅速消除翳障,带来明亮视力的恢复。除了消除翳障,胡芦巴在医学上还有诸多益处。据《本草汇言》记载,胡芦巴能壮元阳、补肾命门,不仅有益于右肾,还能暖丹田,收敛水火两肾的元阳,从而治疗冷气、疝气、肌瘤以及寒湿脚气等病症。此外,《国药的药理学》也指出,胡芦巴是滋养强精的药物,适用于阳萎、遗精及早泄的治疗。《纲目》中更是将其列为右肾命门药,对于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的情况有显著疗效。
胡芦巴,这一豆科一至两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香气还让它成为咖喱香料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深受印度烹饪的喜爱。其香豆子的美誉也由此而来。这种香气的来源正是其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后打下种子,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入药。在中医里,胡芦巴被视为补肾壮阳、祛寒除湿的良药,归肝肾经,对于肾虚阳痿、寒湿脚气等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同时,其嫩茎和叶也可作为蔬菜食用,营养丰富,口感独特。
选方:
在医学领域,胡芦巴的应用广泛,其独特的香气不仅让它成为咖喱香料的重要成分,更在补肾壮阳、祛寒除湿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当肾虚阳痿、寒湿脚气等病症困扰时,胡芦巴便成为中医的优选之一。其种子,经过夏季采割、晒干、打下并简单处理后,便可入药,为患者带来福音。同时,其嫩茎和叶也可作为营养丰富的蔬菜食用,为餐桌增添一份独特风味。、治疗大人和小孩的小肠气、盘肠气,以及偏坠阴肿和小肠内的形如卵物的病症,伴有上下疼痛难忍或绕脐绞痛、呕吐闷乱等症状:
使用一斤胡芦巴和六两大巴戟,共同炒制并研成细末,以酒糊为丸,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建议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时以酒盐汤送服。(此为《普济方》中的胡芦巴丸方)
巴戟与胡芦巴均为补肾壮阳的良药,它们在肝肾经中发挥着作用。这些药物不仅能强筋健骨,还能祛风除湿,对于小腹冷痛、风湿痹痛以及筋骨痿软等症状也有显著疗效。2、肾脏虚冷引发的腹胁胀满症状,可以通过服用胡芦巴丸来缓解。该药方包含炒制的胡芦巴60克、熟附子和硫黄各23克,将它们共同研成细末,以酒煮曲糊为粘合剂,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建议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盐汤送服即可。(此为《圣剂总录》中的胡芦巴丸方)其中,白附子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清热散结的功效,而硫黄则能补火助阳通便。与补肾壮阳、祛寒湿的胡芦巴相辅相成,共同治疗肾脏虚冷引发的腹胁胀满症状。而酒煮曲糊丸的制作工艺,则是将面粉煮熟后加入白酒作为粘合剂,再与药粉混合制成丸剂。3、治疗冷气疝瘕,可以采用以下药方:取炒制并研成面的荞麦四两,与酒浸晒干后的葫芦巴、小茴香一两共同研末,以酒煮曲糊为粘合剂,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建议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时用盐汤或盐酒送服。坚持服用两个月后,若大便中出现白脓,则表示病症已根除。(此方源自《心法附余》)
疝瘕,这一病证通常由寒凝气积引起,表现为腹中包块、气积疼痛,有时伴有小便出白的症状。在此药方中,荞麦的宽肠下气、消积功效与小茴香的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作用相得益彰,再配合胡芦巴的祛寒除湿壮阳功效,共同治疗疝瘕病症。4、对于寒湿引发的香港脚、腿膝疼痛以及行走无力等症状,可以采用以下药方进行缓解:取酒浸一宿后焙干的胡芦巴,与炒香的破故纸各四两,共同研成细末。将木瓜切顶去瓤,填满药末后用顶合住,签定封口,蒸至烂熟,捣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建议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时用温酒送服。此方源自《杨氏家藏方》。
胡芦巴具有祛寒除湿、壮阳补肾的功效,而破故纸,即补骨脂,能收敛神气,使心包之火与命门火相通,从而增强元气,使骨髓得以充实。木瓜的舒筋功效在此方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药材共同作用,能有效缓解寒湿引发的香港脚、腿膝疼痛及行走无力等症状。5、针对肾精虚冷导致的自遗问题,可以采用以下药方进行调理:取胡芦巴四两,搭配枸杞子三两,再配合六味地黄丸一同使用。建议每天早晨服用5克,用淡盐汤送服。此方源自《本草汇言》。胡芦巴有助于补肾阳,而枸杞子则偏重于补肾阴,二者结合,再辅以六味地黄丸的滋阴补肾功效,共同应对肝肾阴亏、腰膝酸软以及遗精等病症。6、治疗乳岩乳痈的偏方:取适量胡芦巴捣碎,用酒煎煮后服用,同时将药渣外敷于患处。此法对于病情较轻者,可达到消散的效果,而对于已溃破者,则能促进愈合。这一偏方源于《惠怡堂经验方》,体现了胡芦巴在促进乳腺发育、生长方面的独特功效,使其成为一种对胸部有益的良药。7、治疗腰痛:将胡芦巴焙干后研成细末,取9克粉末,加入木瓜酒中调匀后服用。木瓜酒具有祛风活血的功效,对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四肢麻木以及关节不利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以上就是胡芦巴的一些药用选择,充分展现了这种外来物种的多种功效。